张鸣:入学第一年,大一新生该怎么办?

2015/2/2 16:15:47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一般来讲,生活在中学考试机器里的学生,即使喜欢看书,所能接触到的课外书(这个特有的中国概念,极其混账)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可以批判,但不能单单抱怨,只有抱怨,没有批判,没有切实对现实的改造,其实就是在把环境不好,当成自己逃避的出口。

  万事开头难,大学新生尤其难。中国的大学教育,虽说在标准答案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教育过程却大不一样。任何一个中学,只要它还打算在高考上有所作为,一般来讲都是保姆式的,老师管得很多、也很严。每次去中学,都感觉到像监狱。还真有学生在自己的中学大门的牌子上,写上监狱字样。在中学,不仅生活被严格控制,学习状况,也被严密掌控,每个有希望高考得手的学生,其学习上的微小变化,都会被老师看在眼里。自己在班里的,年级里的排名,会时刻显示出来,老师知道,你知道,你的家长也知道。

  但是,到了大学,马上就进入放羊状态了。生活和学习都不大有人管了,自己成绩如何,在班上排名多少,不到期末,谁也不知道。即使到了期末,也未必会有人关心。中学老师讲课,进度很慢,讲得很细,每个环节,都有大量的习题,老师会反复讲习题。但是,到了大学,尤其是头一年,大量的课程都是素质课和公共课,老师讲得飞快,习题做好做坏,也没多少人理会。一旦跟不上,不会有人来管你。最后的恶果,就是你期末考试挂了。

  大学第一年,是个转型期、过渡期。转型要快,过渡要短,早一点进入状态,就早得先机。但是,现实的状况是,多数大学生第一年都过得比较懵懂。大学的课程设置和安排当然有问题,大量根本没有必要开设的公共课非开不可,所谓的素质课,基本就是扯淡,老师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很多院系,也不管学生如何过渡,老师不讲,老生也懒得讲,就让新生瞎撞。况且,中学都累坏了,进入大学,正好放松放松,稀里糊涂瞎混,似乎理所当然。所以,好些人连瞎撞都懒得撞。

  其实,对于新生来说,中学耽误的时间是最多的。大好时光,没有用在读书上,都用来备考了。进入大学,独立生活开始,一上来,就要抓紧。新生下车伊始,在适应了大学的生活,找到东南西北之后,第一要做的,就是学会泡图书馆,学会抢座儿。力争以最快的速度,浏览一下你们学校图书馆里,都有些什么书,有哪些书,是你从来没听说过的。当然,这是为了让你学会如何查找你所要的书,学会读书。学会读书,首先要大体上知道,这个世界上大体有什么书。然后通过快速地阅览大体知道哪些是好书,哪些书不怎么样。哪些书,具有你感兴趣的知识和理论。

  一般来讲,生活在中学考试机器里的学生,即使喜欢看书,所能接触到的课外书(这个特有的中国概念,极其混账)是非常有限的。可以说,我们对于书籍,缺乏基本概念。我们学过语文,但不知道中外文学经典,到底有哪些。哪些作家,是特别值得关注的。啃过语文知识,但绝不知道中国有过哪几位语言学大师。我们也学过历史,但绝不知道哪些是中国历史的基本史籍,研究中国历史的基本工具书是哪些。所以,进大学之初,就是要找书的感觉。这个过程,大约得花上几个月,一旦找到了感觉,下一步学会读书,就有了基础。

  第二,要学会混大学。一下子面对那么多没有什么用的课程,你还非上不可。不要在这些课上浪费时间,但又不能逃课。那么混过这些课,就成为首先要掌握的一门工夫。首先,我们要学会找窍门,多跟老生聊聊,看他们怎么混的,然后自己琢磨一下,无非就是集中背诵,尤其背出老师特别得意的要点。剩下的,就是在课上看自己喜欢看的书了。入学第一年,这样的课程众多,课时不少,如果每堂课都能看几十页你喜欢看的书,收获一定很大。

  第三,刚入学的新生,每每是各种社团和学生会争取的对象。这些社团需要新劳力,需要底层的成员垫底。所以,新生入会须谨慎,要多看看,多打听,有用的社团,才进去,没有用的,徒然浪费时间和精力,就算了。

  大学第一年,开局要好。一共无非四年,懵懂混过一年,四分之一呀。一般来讲,第一年混过,第二年也不会很清醒,第三年刚刚明白点,第四年就要找工作了。所以,第一年一定要抓紧,别让自己的转型耽误太多时间。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