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松奇谈》开播以来,多讲一些历史上的风云人物的历史故事,把这些风云人物鲜为人知的一面呈现给大众,获得了大量观众的观看。而让人意外的是,高晓松在《晓松奇谈》口述自家历史的“朝花夕拾”系列,即他自言口述小人物历史的节目。在收视率上创造了新高,上演了小人物逆袭风云人物的戏码。不少观众表示,高晓松这次口述自家历史更加接地气,让人听来亲切,引起共鸣。
《晓松奇谈:朝花夕拾》第一期中,高晓松主要讲述了自己“娘家人”的故事。从自己出生于母亲的舅公——北平四大名医之首的施今墨讲起,一路讲述了自己外公张维与外婆陆士嘉求学及报效祖国的经历,接着讲述了母亲张克群的德国童年和清华岁月。自言“清华大学是我们一家的母校。”个中故事,或心酸、或有趣,在高晓松轻松而又真切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这个庞大家族光辉历史的一个断面,令人唏嘘。
而在《晓松奇谈:朝花夕拾》第二期中,高晓松讲述了一个让人感慨万千的知青爱情故事,故事的主角是高晓松的二叔。高晓松的二叔是一位无线电天才,在1985年时自己就鼓捣出了一套声光电控制系统,可以声控光电,可说是十分前卫。而二叔的经历则让他整个人的精神都不正常,成为了人们眼中的“精神病人”。而这背后,是一段曲折辛酸的爱情故事。
二叔初中毕业便去乡下插队,遇上了同是杭州的女生X,这段同乡在外的经历很快促使二人的爱情萌芽。而当时的纯洁爱情令人动容,二人之间最浪漫的事情是二叔每天在小屋里带着白手套给X吹奏黑管。然而一次偶然,让对时代恐惧的二叔开始了十年漫长的逃亡生活,与X分别。而回到杭州的二叔继续苦等,直到在杭州街头遇见了带着孩子回家探亲的X...而故事的结局更是令人唏嘘。高晓松也提到多年来一直有意将这个故事拍成电影,着实令人期待。
而《晓松奇谈:朝花夕拾》第三期中,高晓松抛开了之前的苦难路线,开始讲述自己出生后的亲历历史,这期对北京在70年代到80年代的过渡时期人们的生活进行了“衣食住行”由点到面的描述,让我们很多在这之后出生的观众朋友仿佛看到了新大陆,也体会到了那个特殊的时代人们的辛酸与欢乐。收视率同样飙高,评论区更是火爆,引起观众集体回忆那过去的时光。
在口述自家历史的“朝花夕拾”系列播出后,我们不得不承认,依托高晓松一人讲述的这部互联网脱口秀能够引起的影响越来越大,无愧为国内同类节目的领头羊,值得大家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