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迪和郎朗都是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两位青年钢琴家,都是中国人,都是21岁,都与唱片业巨头德意志唱片公司(DG)签约。那么他们俩哪个更厉害呢?
他们是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两位青年钢琴家,都是中国人,都是21岁,都与唱片业巨头德意志唱片公司(DG)签约。
乍一看,朗朗与李云迪就像一对出生时即被拆散的双胞胎。但是,就像偶然抽中了易经八卦的一卦,这两位演奏家的演出安排恰巧让他们先后在本月于旧金山举行独奏音乐会,人们自然而然会对两人作一番比较。 他们俩基本上是朗朗所称的八十年代席卷中国的“钢琴热”的产物。从电视到古典音乐,“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激发了中国人对所有西方事物的兴趣。
我在一家普通的中餐馆见到了朗朗。赫伯斯特剧院就位于餐馆所在的街上。朗朗在那里排练。
点了几道菜单上没有的菜之后,他愉快地回忆起第一次听到钢琴的情景。那是在电视上,卡通系列片《猫与老鼠》中的猫汤姆演奏李斯特的《第二匈牙利狂想曲》。朗朗学习用的钢琴是中国产的,花去了他一家年收入的一半。拖着一家子,他离开东北老家,到北京跟一位曾在欧洲学习过的中国老师学弹钢琴。他十三岁即在柴可夫斯基青年音乐家比赛中获奖,他在亚洲的音乐生涯从此开始。
李云迪则是七岁那年学完手风琴后再学钢琴的,他也是跟着家人离开四川家乡,到邓小平在广东设立的经济特区深圳学钢琴,是那里给他提供了足够的经济条件,不然,他也不可能走上钢琴之路。有意思的是,他们走向西方的人生道路并不相同。
1999年,朗朗还是费城科蒂斯音乐学院的学生,他在芝加哥世纪音乐节上临时替换安德烈?瓦兹(Andre Watts)演奏。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那天凌晨两点左右,在长达五个小时的音乐会之后,祖宾?梅塔在聚会上问他是否还能“弹点别的什么,比如巴赫的《歌德堡变奏曲》”。“于是,在半夜两点半,我们又都回到音乐厅,”朗朗回忆说,“我凭着记忆脱谱弹奏。第二天,当这个传奇故事传开后,我就像抓着火箭一般,我的事业起飞了。”
2000年,已在上年度在乌得勒支获得李斯特钢琴比赛第三名的李云迪,犹犹豫豫参加了华沙肖邦国际音乐大赛。抱着“增长见识”和“为观众而非为评委演奏”的心态,他成为十五年中获得肖邦国际音乐大赛金奖的第一位钢琴家。与DG公司签约可能是这两人最后一件经历相仿的的事情。当朗朗每年参加120场音乐会和独奏会、沿着名人关系的阶梯向上爬时,李云迪选择的却是一条更低调的、也更深思熟虑的道路,他只用半年的时间演出,其余时间还是跟着老师阿里?瓦迪(Arie Vardi)学琴,在汉诺威过着学生生活。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