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 的十年印象复归鲜活。且不说这10年里,有多少因许三多而穿上戎装的有志青年难以忘却初心,即便生命里从未遭逢过军装的普通观众,也根本无需刻意回溯。
“你们怕不怕? 不怕! 只等一声令下,为了光荣的和平。”这是点燃忠肝义胆的 《战斗宣言》,更是男儿当建不世之功的青春告白。连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的2016年征兵宣传片 《战斗宣言》 在网上热传。青春不止眼前的潇洒,也有家国与边关。抚上肩章,理一理军帽,叫使命刻在心脏。“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携笔从戎,才是无悔的青春。
有人问,为什么金戈铁马总是青年梦想,为什么热血报国常驻我心? 宣传片如此作答:“军人的胸膛是祖国的屏障,骨气固若金汤,底气源自信仰。”信仰,被再一次推到眼前,醍醐灌顶。
似是一种呼应,《士兵突击》 也在此时重入视野。“放不下的钢七连,忘不掉的许三多,10年,有人看了不下30遍。每一个角色都如此鲜活,鲜活得如同生活中当真从身旁经过。”有网友在博客里贴出“《士兵突击》10年忆”。原以为在这略微古旧的网络空间,在这韩国偶像剧遍地刷屏的喧嚣时刻,一位中国版阿甘、一批其貌不扬的军人往事,不会引来多少关注。出人意料地,《士兵突击》 的十年印象复归鲜活。且不说这10年里,有多少因许三多而穿上戎装的有志青年难以忘却初心,即便生命里从未遭逢过军装的普通观众,也根本无需刻意回溯,一幅幅画面即从记忆闸门口倾泻而来。
有人说,10年难忘,是因为人们刚经历一个全然不同的历史跨越。每个人都被推着、拽着进入一页页新篇章里,有太多往事驻留原地没再给记忆留痕,有太多封面连泛黄的机会都无法等及便转瞬消失。正是跨越如斯,人们才愈加留恋岁月流逝里曾经感动中国的那股力量。那力量与其说是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守精神,不如看成,这世上总有一种英雄主义,让我们在10年间一次次与信仰汇合。于是,念念不忘,终有回响。
信仰也许就是每个人所认同的价值,存在主义的先驱克尔凯郭尔曾经说过:“你怎样信仰,你就怎样生活。”对许三多而言,他做的每件小事就好像抓住一棵救命稻草一样。到最后,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参天大树了
憨厚的面庞,朴实的笑容,一个总是成事不足的农村愣头小伙许三多在父亲的逼迫下参军,一步步从“孬兵”成长为优秀的特种兵,从一个常被人看不起的“笑柄”蜕变成一名钢铁战士。粗浅地看,《士兵突击》 的故事情节缺少常规思维中军旅剧应有的卖点,既无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生死攸关的激烈争斗,也无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但正是其中最基层的军营生活和再平凡不过的士兵形象,拉近了它与观众的距离,让人获取“平凡中也能成为英雄”的启示。
《士兵突击》 的故事从一个小山村的征兵说起。许三多的爹生有三子,前两次希望儿子参军的愿望均落空,只好在小儿子许三多身上孤注一掷。就这样,喜欢读书的许三多几乎没带着一点儿主观愿望进了军营。直到班长的那一锤,才砸出点内心的个性来。新兵训练结束了,一同来部队的老乡成才去了鼎鼎大名的钢七连,而三多被分到偏远艰苦的后勤五班。五班的生活寂寞无聊,老兵们靠打牌来打发时光,单纯的三多却坚持每天出操、训练。老兵们觉得他格格不入,直到“许木木”凭一己之力铸成了一条路。自此,这条路通达人心,老兵们受到感染,五班的精神面貌翻天覆地。
起初,“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着,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是许三多打小的信仰或曰“信念”更准确,所以,边缘的五班可以说是他心灵的草原;后来,留下班长是他的信念,所以为了这个最在乎自己的人,333个腹部绕杠算什么,他大约可以翻死在单杠上;再往后,认定了自己是钢七连的兵,哪怕只剩独自一个,也要默默坚守到底;待到“不抛弃、不放弃”的信仰入了骨髓,成为兵王便是水到渠成。
首播的2006年,人们探究,《士兵突击》 到底靠什么征服了观众。有评论认为,当过度娱乐和轻浮鼓噪险些成为时代高音的时候,幸好,有那么一个农村娃出生的演员王宝强,用朴实得几乎“一根筋”的许三多,重重敲击了人心。看看许三多的形象,他不是姜大牙那样孔武有力高大威猛;品品许三多的个性,他不似李云龙那般粗中有细侠骨柔肠。原本就平凡得就有点“寒碜”,性格上似乎还有缺陷,却在影视剧评选中获得当年的“年度新锐”人物。光环扣在许三多这个虚拟人物头上之后,导演康洪雷却说许三多既不新也不锐,“所谓新锐,可能正是许三多的‘钝感力’感召了普通人的心灵。”而从最差变成最好,许三多的成长也成了一个寓言。当所谓“速效成功学”登上畅销书榜之际,不懂得功利和钻营的许三多,却用质朴和脚踏实地书写了令人难忘的荧屏硬汉形象。有人这样评价,“因为他的笨,让全班人受累;因为他的认真,让全连队为之感动;因为他的执著,让全营战士为之骄傲”。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