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春节联联欢晚会的四位主持人:王景愚、刘晓庆、马季2007年年初,在一项“我最喜爱的历届春晚”的观众票选评选中,1983年的“春晚”以40万票高居榜首。
光有电话点播还不够,以前的晚会都有一位报幕员介绍节目,而且是录播,节目之间可以剪辑,采用直播方式的话,节目衔接就得出新招,不然很容易冷场。策划组想到找几位相声演员来串联,既可以当报幕员报节目,还能插科打诨带动气氛,一举两得20世纪80年代初,语言类节目主要是相声和话剧,喜剧小品仍未成型,以相声演员为主的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正好和央视在一个大院。当时的相声界名人辈出,中青代的领军人物有马季和姜昆。之前黄一鹤就曾和马季、姜昆合作过,彼此很熟悉。当黄一鹤找到他俩后,三人一拍即合。随即,马季、姜昆加入到晚会策划组。
迎春晚会要请相声演员当主持人!这个消息竟然在台里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说,央视晚会气氛应该庄重,让相声演员当主持人会让晚会偏离传统风格,还是央视的新闻播音员更能胜任这个任务。也有人说,相声演员格调不高,会使整台晚会流于庸俗,弄不好会闹出政治问题。甚至有人私下表示,马季太俗,姜昆太嫩。
面对反对声音,策划组有自己的看法。当时的《新闻联播》都是录播,播音员习惯于念稿子,风格稳重,临场应变不足,采用直播的话,串场时主持人不但要播报下一个节目,还要用小幽默或者笑话带动现场气氛。相比而言,临场发挥型的相声演员更合适。而且马季、姜昆都是“文革”以来的著名相声演员,姜昆还曾被评为优秀青年代表,政治上没有问题。“话筒在那个年代被认为是无产阶级的宣传工具,拿着话筒说出来的话就不仅仅代表个人,而是代表着整个无产阶级,说错一个字都是很严重的错误。”黄一鹤回忆,反对的声音传到了台长王枫的耳朵里,王枫哈哈一笑,给策划组吃了颗定心丸:“同意马季、姜昆上!”考虑到整台晚会包含了歌舞、戏曲、相声、短节目表演(当时还没有小品的概念),光靠两位主持人支撑近5个小时的直播肯定不行,策划组又联系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员兼编剧的王景愚。“王景愚是话剧科班出身,同时也是喜剧演员,风格与马季、姜昆搭调。”黄一鹤说。光有男主持人太单调,还得有女主持人平衡一下。刘晓庆是当时在全国大红大紫的演员,当策划组联系到她时,性格洒脱的她一口答应。现在,当人们回顾“春晚”的历程时可以发现,姜昆连续主持了七届“春晚”,创造了非专业主持人上“春晚”的纪录。进入20世纪90年代,央视开始采用专业主持人主持“春晚”。从此,“春晚”再没有出现过非专业主持人的身影。但设立主持人的做法是十分成功的,之后所有的晚会都套用了这个模式,并且一直延续了下
待敲定了主持人,已经是1982年12月中旬。随着时间日益临近,策划组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除了不停地开会修改方案,策划组还得抓紧联系表演嘉宾。20世纪80年代的明星和现在的明星是不一样的,每人都有各自的固定单位,每个月拿固定工资和一定的补贴。要找明星演员上“春晚”,必须先联系他们的上级单位,单位领导决定后再通知本人,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表演。“当时都是服从上级工作安排,演员们过年前后都比较清闲,不像现在年底忙着赶场表演。听说能参加迎春晚会,都挺高兴,很快就答应了。大伙压根儿就没想过出场费,全是义务演出。”黄一鹤说。两个星期不到,所有的演职人员名单和节目表就放到了台领导的面前。
此时的策划组成员已经从最初的四人扩充到了十几人,黄一鹤的办公室早已容纳不下这么多人开会。通过多方努力,离广播大院不远的燕京饭店无偿提供了一批房间供晚会使用,整个策划组搬进了燕京饭店,黄一鹤的房间号是302。许多年过去后,每当有媒体就1983年“春晚”采访黄一鹤时,他总要提到在燕京饭店里度过的难忘时光。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