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波剧照
《永不磨灭的番号》在北京热播,口碑与收视率一路攀升,饰演李大本事的黄海波(微博)却是一路的不踏实。他每天都向北京卫视问收视率,问还有什么需要宣传的,可以随叫随到地配合,这么“靠谱”的大明星,把电视台工作人员都感动死了。《番号》中,另外的三位男主角都到其他戏上了,导演徐纪周顺手指了指其中两位说,“他们都觉得这戏成了,到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现在全剧组只有两个人每天为收视率战战兢兢,一个是我,另一个是黄海波。”
《番号》对黄海波有特殊意义,他告诉记者:“2001年11月27日,我正式进入《激情燃烧的岁月》剧组,开启了我人生的一个新阶段;2010年11月27日,《永不磨灭的番号》杀青,我离开剧组。同一天,相隔了十年,我愿意相信这是冥冥中注定的一种巧合。《番号》的意义在于,它是我上一个十年的总结也是下一个十年的开始。”
上一个十年——忐忑于自卑自负间
黄海波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和海清(微博)是同班同学,那几年,学校里最出风头的是早他们两届的明星班,赵薇(微博)、黄晓明(微博)、陈坤(微博)……都已成名。上学的时候,黄海波很较劲,因为一个作业能跟同学急赤白脸,得罪人的事干过不少,现在回想起来,他说也是个性使然,“我压根就不是一个能凑合的人,一直对自己很苛刻,看见学校里的帅哥、靓女已经十分努力了,我就得百分付出,我很清楚,人家一部戏成功所达到的高度,我得花十年。”
黄海波并不是一个老成持重的人,自诩是个不怎么听话的孩子。父亲是上过老山前线的军医,在家是传统意义上的严父,对孩子实施打击型教育,永远以泼冷水为主。只有当他面对困难时,才会感到父亲的鼓励与关心。当年在部队大院,和他差不多同龄的孩子有35个,30个人学理科,5个人学文科,大多都是要子承父业,他不仅是少数学文科的人之一,还铁了心要学表演。“那时候我功课一般,没法让父母从我身上获得成就感,大家还都把我当异类,人前人后都要议论。有一位和我父亲要好的朋友还专程上门提醒他,你不能这样教育孩子。在我考上电影学院前的六年里,我心里明白,父亲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他从来不会对我讲。后来我考上电影学院,崭露头角了,大院里的说法也变了,说你看人家老黄多会教育孩子。这些年,我相信父亲是为我感到骄傲的。”
所以,即便考上北京电影学院,黄海波心底也藏着一份自卑。他记得有一年央视拍《笑傲江湖》,张纪中手下的两个副导演康洪雷(微博)和郭靖宇(微博)来学校选演员,他找海清一起去试戏,他演令狐冲,海清演任盈盈。现在听来似乎有点可乐,但当初黄海波试戏时是非常认真的,武侠小说里他最崇拜令狐冲,“他的英雄气概没在脸上,当‘天下第一’也是***出来的,这是我一直很推崇的价值观,任何人在成为大人物之前都是小人物,别吹的那么神。”康洪雷也认为令狐冲是最不像大侠的大侠,很满意黄海波瘦瘦的、有点吊儿郎当样儿的外形,便极力推荐他,结果可想而知。从邵兵(微博)换到李亚鹏,总之得是帅哥系的。
后来,康洪雷在执导《激情燃烧的岁月》时想到了黄海波。这部戏的热播为黄海波的演艺事业奠定了不错的起点,但也没大红大紫,反而把他架在了一个高低不成的尴尬境地。他想争取演上好角色,因为有些知名度试戏的机会能多些,但没有好运眷顾,接下来的路,必须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有一个剧组让他试戏,试拍了整整40天后,决定用另一个明星。现在旧事重提,黄海波已经可以理性地分析这段伤心事了,“因为你没有市场认知度,就算再适合,片方也不敢用你。”高希希翻拍《上海滩》,黄海波得到丁力的角色,男主角黄晓明得负责耍帅,丁力则很有发挥余地,这部戏在商业上很成功,奠定了他今后男一号的地位。但剧中三位主角都遭到巨大争议,黄晓明、孙俪都沉默以对,可黄海波不服软。后来他也承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自己的心态是在自卑与自负中挣扎,“生怕别人说你不行,硬要摆出一副强势的姿态。”
下一个十年——我怕被挂在空中
拍新《上海滩》时,李雪健有一句话让黄海波品味到今天,“李老师跟我说,‘演戏就像是爬山,不要以为你爬上一座山,就到达了终点,只有你爬到下一座山,你才明白以前那座山只是起点而已。’这十年,我没有走任何捷径,有人可以坐升降机成功,但我不行,我怕被挂在空中。”
真正走红是从两年前《媳妇的美好时代》开始的,虽然媳妇海清是那部戏的中心,但好男人余味在以往家庭剧中少见,他周旋于五个难搞的女人中间,既有朴实厚道,也处处流露出有点小算计,男观众同情,女观众怜惜,赢了大把观众缘。同时,黄海波的表演方式也很值得玩味,他一方面延续新《上海滩》以来一贯的张扬风格,又略有收敛,把部分“愣”巧妙地转化为“滑”,又不至于招人讨厌,这其中的分寸感固然难以把握,但更难得的是,他试图让自己的突破与转变在不经意间,既不舍弃喜欢他以往风格的老观众,也不流于一成不变的平庸。由此可见,黄海波对表演的用心,他的走“红”绝不是瞎猫撞上死耗子的运气。
《番号》里李大本事最初的人选不是黄海波,黄海波在《媳妇的美好时代》后也不敢懈怠,选戏尤其谨慎,他的成功来之不易,在好剧稀缺的市场环境下,他迫切地需要再有一部好戏巩固地位,自觉如履薄冰。这也是如今《番号》已然热播,他仍然高度紧张的原因。
北京卫视在项目筹划之初,希望黄海波演李大本事,他便不再顾虑,他还反过来担心市场,希望导演徐纪周再邀几位明星搭戏。虽然没能如愿,但徐纪周按黄海波的性格把剧本稍作调整,使他与角色的内在更为接近。黄海波是北京人,徐纪周就把李大本事往北京人的性格上塑:平时贫嘴逗闷子,满嘴跑火车似的没正形,就算处在多难的境地,表面上也不会愁眉苦脸,看似满不在乎,其实是外松内紧。
《番号》里,和黄海波对手戏最多的都是初出茅庐的小演员,有的还是群众演员拔上来的,黄海波演戏之余还负责给身边的演员们鼓舞士气。“我和徐纪周,他是司令,我是政委,目标一致,就是怎么带着这些孩子把戏演好看了。刚开始他们都怯生生的,我跟他们在生活中套近乎,打成一片,拍戏时不断给他们建立荣耀感,我说:‘哥儿们,演好了,你们未来都有机会,想不想片约不断?’”黄海波把“李大本事”的忽悠劲儿融会贯通到戏外,也用得恰到好处,“后来,地瓜他们真是拼了命的演。”
“为了一份认同,请给我们一个认可,尊重每一个生命,就是这部戏的意义所在。”黄海波说,其实,每天在各种访问中,他最想对媒体说的是:“请给我们一个‘番号’。”黄海波口中的“我们”,正是独立团的一帮兄弟:孙成海、大算盘、吸铁石、地瓜、热闹……而他所说的“番号”,则是观众的认同。黄海波认真而真诚地告诉记者:“这部戏倾注了我们所有人的心血,之所以这样受欢迎,绝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每个人都很有戏,都演得非常好。我最大的心愿,其实也是像李大本事一样,希望观众能够关注我这帮兄弟的表演,认同我们的付出。戏里,李大本事要一个番号,就是要一份尊严!这个主题并不另类,因为我们活在这个世上,都想要被人认可、被人尊重,我认为这部戏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剧,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报记者金力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