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物周刊:三平霸业 中影垄断中国电影市场

2011/8/29 16:05:35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下称中影)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它发行的影片占据了2010年全国电影主流市场份额的62%,并且垄断了电影进口业务。韩三平第一次涉足国产商业大片起步很早,那是1998年协助陈凯歌拍摄的《刺秦》、那是一次中国影人并不成功的商业大片探索。

韩三平

“三平霸业”封面

“三平霸业”封面

韩三平

  冯小刚电影《不见不散》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幕:葛优饰演的刘元被徐帆饰演的李清斥为没有追求,刘元当场就着那块给老外警察上中文课的黑板,描绘起了自己的伟大抱负:这是喜马拉雅山脉,这是中国的青藏高原,这是尼泊尔,山脉的南坡缓缓地伸向印度洋。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尼泊尔王国气候湿润,四季如春,而山脉的北麓陡降,终年积雪,再加上深陷大陆的中部,远离太平洋,所以自然气候十分的恶劣。如果我们把喜马拉雅山炸开统共一道50公里的口子,世界屋脊还留着,把印度洋的暖风引到我们这里来,试想一想,那我们美丽青藏高原从此摘掉落后的帽子不算,还得变出多少个鱼米之乡!

  这不是一次冯氏贺岁片里闭门造车的艺术想象,它来自冯小刚参加韩三平组织的一次“化缘”的亲身经历。那些年,冯小刚在电影梦即将走上绝路的时候遇见了韩三平,直到现在,他依然宣称:是韩三平让我重新回到了队伍中来。

  炸掉喜马拉雅山的桥段来自于牟其中。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位盛极一时的商人正在谋划他的宏图伟业:他打算投资100亿,在北京或者上海,建一个118层的大厦,楼下的广场名为“邓小平广场”;他提出出资31亿美元,给中国海军购买一艘航母;他还曾设想: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子,将干旱的中国西北地区变成降雨区,采用定向爆破,投资570亿,在横断山脉筑起一座拦截大坝,为黄河引入2017亿立方米的水量;他还对外公布投资总造价为一亿美元的“国际卫星8号”……

  在韩三平组织的一次融资见面中,冯小刚终于见到了这位传奇人物,他后来回忆:老板那天穿得很朴素,一件白衬衫,挽着袖子,脚上一双布鞋,看上去不像大财主,更像参加“四清”的机关干部,体形发式像华主席——此人就是牟其中。

  那天,牟其中问韩三平,你们每年需要的经费是多少?答:8000万。

  “那给你们两个亿。”

  “用不了。”

  “我说的是美元。”

  ……

  几经催促,牟给了钱,“好像有八十多万,人民币。”高成生回忆。后来再无音讯。再后来,他成了阶下囚。

  最终为冯小刚解决拍摄经费的是紫禁城影业公司总经理张和平,《比火还热的心》后来改名为《甲方乙方》。从这年开始,韩三平给了冯小刚一个新身份:贺岁片导演。其他导演的那些超级大片,与喜马拉雅山的那道缺口一样,暂时成了梦想。

  4

  《甲方乙方》之前,韩三平抓的第一个重点项目,是一部主旋律影片——《孔繁森》。

  在峨影期间,韩三平以导演身份创作过一部重点题材的主旋律影片:《毛泽东的故事》。担任领导以后,他抓过另一个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项目:电影《焦裕禄》。翻开电影学术专著,在整个90年代的描述里,“主旋律策略”占据了最大篇幅;而在韩三平的个人世界里,他把自己的这种创作喜好归结为“红色情结”。

  韩三平出自一个革命干部之家,父亲韩正夫是一位老红军,“文革”期间担任四川林业厅厅长,浩劫结束之后担任省科委主任、省顾问委员会常委。“他对于红色经典和毛泽东的感情,应该还是来自于他的家庭背景。”一位中影集团老员工说,“他应该也算‘既得利益者’。”

  陈国星担任了《孔繁森》的导演。他从演员转行,给北影著名导演水华、钱江担任场记和副导演。拍摄《孔繁森》之前,他拍过几部喜剧,都不成功。韩三平从浙江一个鞋厂老板那里,拿到了这笔500万的投资。

  “500万拍一英模?当时我一听就惊了。”陈国星说,“500万在当时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相当于现在一个亿。我在《孔繁森》之前拍了4部电影,每部投资都没超过100万。”

  在北影决定拍摄《孔繁森》之前,已经有6家兄弟电影厂在申报立项。孔繁森是山东聊城人,最早决定拍摄这个题材的是山东电影制片厂,广电部时任副部长田聪明已经答应了这个题材由他们拍摄。“当时我们还在创作剧本,我带着队伍去拉萨采风的时候,他们已经从阿里回来了。”陈国星回忆。“三平就说,北影一定要拿到这个项目。”

  韩三平亲自找到田聪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拍一个共产党的优秀代表,当然应该举国家之力,集全国的优势,用最好的导演、最好的编剧和最好的演员。多年以后,韩三平推出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用了相同的策略。

  后来,《孔繁森》便由北影和山东电影制片厂共同拍摄,“而且我们排在了前面。”陈国星说。

  剧本出来以后,陈国星很不满意。韩三平说:你是导演,你自己定!

  “当时我看了一个电视剧,叫《西部警察》,我就觉得这个编剧应该能行。于是我就找到了他,是山东淄博的一个青年作家。”

  这位编剧,现在担任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他叫张宏森。

  “三平还干了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就是请来了凯歌,做我们这个戏的艺术顾问。”当时陈凯歌已经凭借《霸王别姬》将金棕榈收入囊中,在陈国星心目中,“他和艺谋都是我们的旗手。见了他,我也很紧张。”

  陈凯歌向陈国星推荐了一部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陈凯歌说:“《阿拉伯的劳伦斯》是一个英国人在阿拉伯世界里穿行,你这个是一个汉族人在藏区做了8年善事。但是你不要把这个电影拍成了好人好事,你去拍这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95年11月份开机,一直拍到96年初,按理说是赶不上96年华表奖评奖,但是三平坚持,一定要赶上96年华表奖。”

  韩三平告诉陈国星:这种主旋律题材,跟时效的关系特别重大。一年之后,人们会淡忘很多,主旋律特别需要在最合适的时候出现。

  做完拷贝的那天,已经是华表奖评奖的最后一天晚上。陈国星开着厂里的破吉普,那是韩三平的公务车,赶往北京西山的评奖地。陈国星赶到时,晚上的第一部片子已经放完了,很多人都不以为然,他清楚:其实很多评委已经打完勾了。

  陈国星是被晚上11点多的电话吵醒的。电话那头是北影厂老艺术家于洋,也是本届评委。“国星祝贺你,《孔繁森》看了之后,我们评委长时间地鼓掌,这个片子很可能要创造一种出其不意的效果。”

  《孔繁森》在当年一举获得华表奖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3个大奖。“华表奖不允许一个电影同时获得3项奖,我们是惟一的一次。”陈国星说。从那以后,他所有的创作,都没再离开主旋律。

  5

  凭借《黑眼睛》获得金鸡奖最佳故事片之后,陈国星获得了北影厂分配的第二套房。

  “三平来了之后,创作人员的地位明显提高了。他是一个导演出身的管理者,所以他对创作非常了解。”陈国星说。

  通过和国土资源部和统战部的土地置换合作,韩三平在北影院内建起家属楼,解决了那一拨所有职工的住房问题。厂里院内原来有一排小平房,被一些闲杂人拿来做点小生意。为了盖房,那一片必须拆掉。一天一群小混混冲进韩三平办公室问道:“谁是韩三平?你就是吗?我告诉你,那房你要敢拆,你试试?”

  话音刚落,韩三平暴跳如雷,拍着桌子说:“我就是韩三平!都给我滚出去!”

  周力后来来京看他时,撞见过另外的惊险一幕。一位职工因为分房问题冲进办公室,扬言要砍厂长,韩三平冲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拉开抽屉,那里也躺着一把刀。

  “韩三平自己的房子才两居,楼层和朝向都不好。他做到这样,别人没什么可说的。”陈国星说。

  6

  “集中华语或者集中大陆、香港、台湾的优秀电影人,制作大型商业电影或者大型艺术电影,向全世界销售发行,这是我们制片业的第一个努力方向,我们正在做这种努力。”2007年11月23日,站在北大百年讲堂,韩三平对台下的年轻学子们讲起了自己的“大片战略”,这也是他上任中影以来兴趣最大的工作之一。

  韩三平第一次涉足国产商业大片起步很早,那是1998年协助陈凯歌拍摄的《刺秦》、那是一次中国影人并不成功的商业大片探索。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