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谍战剧已泛滥 我更想写凡人的武侠(图)

2011/11/24 10:05:24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麦家:我的癖好就是换地方,我喜欢不停换环境写作,在不同地方找灵感。麦家:我在写小说时,不会想改编的问题,因为很可能写不好,小说跟影视是两个方向。潇湘晨报:你在微博上那段话“我们总是挂念情欲太多,念挂亲恩太少,回首总已迟”,让人很感动。

麦家

麦家

  本期嘉宾·麦家

  作家,编剧。原名蒋本浒,47岁。

  著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风语》、《刀尖》等。以《风语》的500万版税成为目前国内文坛身价最高的一线作家。2008年,凭《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你几乎可以将麦家和谍战剧画上等号。他的大多数小说都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暗算》让谍战剧攻陷荧屏,《风声》走上大银幕,获得数亿票房。但是在《刀尖》后,麦家宣布不再写谍战题材了。因为在他看来,现在的谍战剧固然好看,但没有责任感,不尊重历史。他想写凡人的武侠,落地的武侠。

  与记者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纠结于传统文学与商业编剧两种角色间的麦家。一方面,他不反感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认为这是对小说宣传的最好方式。但另一方面,他很“排斥”编剧,认为这只是一个略显低端的行业。

  本报记者沈参 长沙报道

  实际上,在麦家身上,很难区分作家和编剧的角色归属。现在,外界提及麦家多说他是金牌编剧,但麦家自己很“排斥”编剧,他更喜欢作家的纯粹,他说自己不是职业化的编剧,当编剧只是改编自己的作品。采访过程中,麦家不下三次向记者确认自己是一个作家,不是一个职业化的编剧。

  【作家】

  封笔谍战,想写凡人的武侠

  潇湘晨报(微博):一般作家都有些小癖好。

  麦家:我的癖好就是换地方,我喜欢不停换环境写作,在不同地方找灵感。

  潇湘晨报:找不到灵感时,会不会焦躁?

  麦家:会啊,非常暴躁,很明显,看什么都不顺。(笑)德性不好,又为难别人又为难自己,不太允许身边的人亲近的人犯细节错误。

  潇湘晨报:决定不再写谍战题材了?

  麦家:不写了,一方面写很多了,积累越来越少,写作冲动也越来越弱;另一方面谍战泛滥成灾,这个品牌在走下坡路,而且大家一直觉得麦家写谍战跟自己的经历有关,我就想做一下证明,写作跟经历不是一回事。

  潇湘晨报:听说接下来想写武侠。

  麦家:想写不一样的武侠。已有的武侠小说都是天上飞的武侠,过分魔幻化,不真实,追求的是人们的一种向往的境界。我想写凡人的武侠,落地的武侠,但现在还只是想法。人过了五十岁,闯劲就少了,我还有几年时间,想再试试。

  【编剧】

  现在的谍战剧只在乎好看,不在乎历史真实

  潇湘晨报:你让谍战剧走红,会享受快感么?

  麦家:痛并快乐着。就像现在写完《刀尖》,按理说应进入休息期,但没办法,为了书好卖,必须做宣传,其实也很矛盾:一方面想去维持知名度,需要做宣传,但作家其实是个孤独的职业,不适合整天这样跑。

  潇湘晨报:还有很多人找你约稿写谍战吧?

  麦家:很多,具体要问助理。经常有追到机场来的投资人,说有个什么样的作品想让我写。

  潇湘晨报:稿酬应该很高吧?

  麦家:当然,如果单纯为商业写作,我写谍战就好了,因为这个品牌是我创造的,大家很认可我,都说稿酬随我开。但到了现在这个份上,我不需要为生计做事,很多事情都是在体现自己的价值,我想挑战一下,再开辟一个新的题材。

  潇湘晨报:之前你曾不看好谍战剧的发展。

  麦家:我很纳闷。2006年《暗算》火了后,2007年至少有20家公司来找我写谍战剧,那时我想谍战剧肯定要死了,结果《潜伏》出来后,又风靡了一两年,再到今年《黎明(微博)之前》出现,又往上拉了一下。可见观众对谍战剧的需求还很大。我为什么不想写谍战剧,因为现在的谍战剧基本上是打打杀杀,爱爱恨恨,虽然观众接受,收视率也高,但越来越没责任了,不在乎历史真实,只在乎好看,我个人更希望在作品中表达我的历史观、人生观。

  【作家&编剧】

  影视是对小说最好的宣传

  潇湘晨报:你对文学与影视联姻持什么态度?

  麦家:我希望小说变成影视作品,其实很多作家看不起影视,我觉得这种心态没必要,这是宣传你的小说、让你的小说更有知名度,所以我不反感小说与影视联姻,反而会主动促成,我反对作家有这种清高。

  潇湘晨报:很多人认识你,是因为你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

  麦家:我在写小说时,不会想改编的问题,因为很可能写不好,小说跟影视是两个方向。改编你的作品是因为小说中有某种原创性,如果你写小说时把自己放低成一个专业编剧,你想到的编剧都能想到,你的作品就没什么价值了。

  潇湘晨报:但改编有差异,比如《风声》加的酷刑。

  麦家:对,那些酷刑是原书里没有的,我觉得没必要,但改编成影像时可能需要视觉冲击。某种意义上术业有专攻,他们比我更了解电影市场,我没法干预。第二我觉得合作就是一种谦让、一种妥协,一般别人改我的作品,我都说随便改。我没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就算我介入了,我的意见也不能起决定作用,肯定是谁投钱谁决定。

  【作家VS编剧】

  不太喜欢当编剧,只能对文字负责

  潇湘晨报:编剧和作家,更喜欢哪个角色?

  麦家:作家。我当了十几年的专业编剧,我常跟人家说,你一个大学生,跟我半年长则一年,就可以出来写剧本。其实我不太喜欢当编剧,你只能对文字负责,到现场可以改你台词,你有什么办法?我始终不是职业化的编剧,我从来没有想在编剧角色上大展宏图,迄今为止都没有编过别人的作品,《暗算》、《风语》都是自己的书,每次都是被别人邀请,说着说着一激动,接下来就是半年,然后后悔说再也不当编剧了,但人就是这样,好了伤疤忘了痛。头脑一热就答应了。

  潇湘晨报:面对冲突时,你会坚持一些原则么?

  麦家:比如说《风声》的酷刑,如果他们来征求我的意见,我肯定是不同意的,但是人家会有他的方式。人家一个制片人投资几千万拍这个电影,如果你能保证票房收回来,你可以跟他提意见,但如果不能保证,那我还是不要。

  【生活】

  可以不成功,只要父亲能活过来

  潇湘晨报:平时陪家人的时间多么?

  麦家:说实在话真的很少,我大部分时间是写作,他们也不希望我待在家里(笑)。早上起来看到我在睡觉,就声音很小,一回来看到我在电脑旁写,他们马上就有那种紧张感,怕打断我的思路,所以气氛就很压抑,我经常跑宾馆写作。

  潇湘晨报:是因为父亲才回的杭州?

  麦家:对,地震那时候我带孩子回杭州,我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症,那时候已经失忆了,见到我他拉着我的手说“要见见我家老二,快给他打个电话”,其实我就是他老二。那一瞬间我就决定哪里都不去了,不要去闯了。当时解放军艺术学院调我去那当文学系主任,杭州那边也在找我,开始想着年轻,还去闯闯世界,北京那舞台更大,但和父亲见面后,决定不去了,哪都不去了。

  潇湘晨报:陪了父亲三年?

  麦家:不能每天陪他,但是我在尽全部可能,包括劝我姐把工作辞了专心照顾我爸,我跟她说,以后的工资待遇啊退休啥的,我来付。后来他又中风,只要在杭州,我每个周末都回去,陪他吃饭,给他洗脚。很多人说算了,老年痴呆症,已经成这样了,但这对我来说很重要,我会少很多遗憾。

  潇湘晨报:你在微博上那段话“我们总是挂念情欲太多,念挂亲恩太少,回首总已迟”,让人很感动。

  麦家:人就是那样,要走了以后才发现。名利场上的人生活在挣扎中,面临太多诱惑,你都不清楚要的是什么,但当你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你就会知道最需要的是什么。我后来才想,可以不成功,不成熟,只要父亲能够活过来,我真的可以放弃一切。

  潇湘晨报:和父亲感情很深?

  麦家:我35岁之前心里根本没父亲,男孩会比较逆反,正好当时父亲脾气粗暴动不动大骂,所以觉得没感情,包括后来在部队,写信都是写给我妈。但人就是这样,年纪越大,越想要父亲,也可以说很自私,父亲成了你和生死之间的一道屏障,当父亲不在了以后,你会发现自己就在人生的最前线了。有一天你特别希望他不要走的时候,他就走了。如果可以,希望你们能够尽快地学会和父母好好相处。早点珍惜吧。

  【大牌印象】

  众人谈论家事时,他会认真倾听

  对话一个作家,总会不自觉把他本人和其笔下的角色联系起来。想到麦家,脑子里出现的是《暗算》中柳云龙扮演的安在天,动作敏捷逻辑严密,眼神犀利瞪你一眼能够瞬间结冰。

  在《非常靠谱》节目录制现场,麦家迟到了两小时。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一套休闲服,他急匆匆走进来,没化妆,在录制棚灯光的辉映下,能隐约看出他脸上的油光。

  录制完毕,编导要求加个麦家的单人口播,在一堆人的围观下,独自站在中间的麦家有点不自在,笑得有点僵,夹杂一点乡音特别不好意思说:“在这个靠谱的节目里,做了件不靠谱的事。因为飞机晚点,我迟到了。”

  因为录制到凌晨,之前约的采访推迟了。和他经纪人打完招呼准备离开,麦家突然抬头问:“这么晚了,怎么回去?”在确认我回家的方式后,又随口叮咛,“小心点,女孩子晚上要注意安全。”很随意,看似理所当然。

  麦家称自己取这个笔名,寓意种麦子的人家。在他身上,有种回归田野(微博)的朴实。

  即使快到知天命的年纪,麦家还想封笔谍战挑战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说这话时,眼神很坚定。但一谈到父亲,瞬间黯淡下去。在餐桌上,他缓缓谈起曾经和父亲的不愉快,谈起作为农民的父亲,病重的父亲,然后看着我们一圈人,说:现在你们还年轻,还有机会,一定要珍惜。抬头那一瞬,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打在他身上,但眼神很苍凉。

  当在座众人纷纷接过他的话头,说起各自的家事时,他会停下筷子转向你坐的方向倾听,沉吟一会儿后开始询问,爸妈多大了?家在哪?你应该怎么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