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钗》145分钟的救赎拷问的是人性

2011/12/16 20:18:13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金陵十三钗》昨日18时开始在全国公映。西安一位观众说:“张艺谋这一次没有失手,《金陵十三钗》可以媲美《辛德勒名单》,这是一次令人震撼的‘救赎’,应该可以称作是一部人性大片。为了逃命,她们比贝尔扮演的约翰更无所顾忌,她们闯进教堂,还没安定下来就喝上了教会做弥撒用的红酒。

  《金陵十三钗》昨日18时开始在全国公映。145分钟的剧情缓缓铺开,催泪效果如传说中一般汹涌。影片结束后,许多观众红着眼睛静静离场。西安一位观众说:“张艺谋这一次没有失手,《金陵十三钗》可以媲美《辛德勒名单》,这是一次令人震撼的‘救赎’,应该可以称作是一部人性大片。”而电影上映的前一天,关于《金陵十三钗》的论战就在学者之间开始了。

  学者论战学者论战:《:《金陵十三钗金陵十三钗》》是***爱国主义?

  《金陵十三钗》公映前一天,文化学者率先在网络上开骂。先是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朱大可率先在报端称,《金陵十三钗》是***爱国主义,是发国难财。朱大可还认为“《金陵十三钗》把这种发财模式推向新的g.c”。而该篇批评是他在没有看电影的情况下写出的,引起了非议。昨日,北京电影学博士图宾根木匠(影评人、编剧,本名虞昕)则在报纸上发文逐条反驳。他称,朱大可当年批判“谢晋模式”言犹在耳,现在却发现自己也陷入了“两个凡是”的模式中:凡是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就必须反对;凡是有情怀的电影,就不能追求票房。“这纯粹是为批判而批判,罔文本事实而不顾。”

  而面对这样的非议,《金陵十三钗》编剧严歌苓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坦言:“假如我们愿意记住那些不忍回顾的历史,记住那些我们的民族伤痛,这才是健康的,回顾历史也是一种‘救赎’”。影评人罗杰称,145分钟的《金陵十三钗》并不是历史的全然呈现,而是从电影的角度出发,利用了这样一个惨痛的背景,讲述了在废墟中的南京城,日本兵丧心病狂的杀戮下,中国军人的誓死抵抗、女学生的恐惧和那群“不知亡国恨”的***的蜕变。“不同的群体和个体,不同人物的命运因恐惧和偏见而相互排斥,却又因人性中本有的善良和正义而相互吸引,阴差阳错、跌宕起伏间,青楼女子、‘约翰神父’、教会女学生等几拨人物的关系,由松散的编织变成了紧紧的捆绑,最终要靠撕裂去完成救赎。”

  救赎之中你看到人性之光了吗?

  救赎1 约翰的自我救赎 邪恶面前,善良战胜懦弱

  约翰米勒是《金陵十三钗》的主人公,如果要在影史中找一个类似的角色,那就是《辛德勒名单》中的犹太商人奥斯卡辛德勒。和《辛德勒名单》中的辛德勒一样,约翰米勒也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

  约翰的职业是个入殓师,尽管没有给神父做殡葬,他仍然坚持索要报酬,并翻箱倒柜,甚至一点也不忌讳地在教堂的募捐箱里翻来翻去。小孩子求他修汽车,他的第一反应是钱。他还曾经是个酗酒、爱钱又好色的人,闯入了教堂后,没有弄到钱,却发现了酒,随后又被“十三钗”这群不速之客的千娇百媚所打动,赵玉墨令他一见钟情,他只求寻欢作乐。在日本兵突然闯进教堂,正要强暴中国女学生时,他却躲进衣柜里,而邪恶面前,他终于选择了挺身而出,假扮神父大喊“Stop”,这一次,他在救女学生的同时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救赎。

  救赎解析:贝尔自己的理解是:“你确实能够从这些很棒的故事中发现,当人类感到自己陷入一种极端的危机、必须逃命并克服自身的懦弱的时候,会发掘出某种不同的自我。”网友“多多”说,《金陵十三钗》是一部善良战胜邪恶的电影,这里的善良战胜邪恶,不是代表善良的一群人战胜了代表邪恶的一群人,而是具体到个人身上,个人身上的“善”勇敢地站出来,战胜自己身上的“恶”,战胜自己身上的懦弱,战胜自己的贪念和执着。

  救赎2 战争之花的绽放 屈辱面前,***选择了舍生取义

  “十三钗”是卑微的***。为了逃命,她们比贝尔扮演的约翰更无所顾忌,她们闯进教堂,还没安定下来就喝上了教会做弥撒用的红酒。

  进入教堂后,她们被教会的女学生看不起,连厕所也不让她们用。但蜕变正在悄悄发生,豆蔻为了年轻的中国军人浦生,勇敢地跑回青楼,但没能活着回来。当女学生打算集体自尽以逃开日本兵的凌辱时,秦淮女子们不惜舍命要求替女学生去死。这一次,善良赢了,即使她们曾经卑微,她们在战争中蜕变为美丽的花朵,为了保护柔弱的女学生们,她们慷慨大义,勇于舍弃宝贵的生命。

  救赎解析:也许我们生而卑微,但每个人都有生命绽放的那一刻。编剧刘恒告诉记者:“我们这个片子,是以人类之善向人类之恶宣战。我们之所以能感动大家,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我认为一旦这颗种子播撒下去,将会得到更大的共鸣。”

  救赎3 血性的救赎 战争面前,生命的尊严不可漠视

  与很多南京大屠杀史料不同,在《金陵十三钗》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佟大为(微博)扮演的李教官本可率领作战小分队弃城而逃,即使作为军人,惨不忍睹的战场景象也让他们惊恐、发狂,内心的恐惧更是如影随形,每个人都在死亡边缘挣扎着。但这些中国士兵遇到了一群正在被日本兵追杀的教会女学生,激发起他们中国军人的血性,他们义无反顾地去奋战守护这些“战争之花”。在中间,李教官将奄奄一息的年龄最小的战士浦生送到教堂,招来***们的责骂。他请求***们照顾一下这个还是孩子的军人,然后默默走开,选择继续与敌人战斗,守护教堂里的孩子。直到最后一刻,他与敌人同归于尽。

  救赎解析:战争漠视生命的尊严,杀戮随处可见。但同时也集中彰显出人性,战友间的友谊,绝境中的支持,对妇孺的怜悯,对伤员的照顾,都是珍贵的情感。编剧严歌苓说:“人类有一种天性是保护弱者,在这种时候,他们会被调动起一种母性,保护比他们更弱小的生命。”本报记者唐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