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人物榜:高晓松 要做一件晴朗的事(图)

2012/1/5 14:05:19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年度人物入选理由高晓松  他从音乐界令人尊敬的前辈到醉酒驾驶的肇事者,只用了0.1秒钟,为了这0.1秒钟,他付出了6个月身陷囹圄的代价。”  现在看来,我们得感谢这“最长的半年”,它给我们制造了一个机会,让我们重新打量、认识高晓松,看到他内心的饱满丰盈。

高晓松

高晓松

  年度人物入选理由

高晓松

  他从音乐界令人尊敬的前辈到醉酒驾驶的肇事者,只用了0.1秒钟,为了这0.1秒钟,他付出了6个月身陷囹圄的代价。他是“危险驾驶罪”第一个量刑 达刑罚上限的人。然而在狱中的6个月,却成为他涅槃重生的契机,他不仅对自己缺席的电影《大武生》进行场外指导,还为崔永元的纪录片《我的抗战2》制作主 题歌;他写诗作文,翻译了马尔克斯小说……出狱后他发誓永不醉酒驾车,拍摄“禁止酒驾”的宣传片,甘愿以反面教材身份警醒后人。他是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 挫折的人生。

  2011年5月9日,高晓松因醉驾被捕,随后被判6个月拘役,罚款4000元,半年之后的11月8日凌晨零点,高晓松被释放,他发了条微博:“11月8日,立冬,期满,归。184天,最长的半年。大家都好吗?外面蹉跎吗?”

  现在看来,我们得感谢这“最长的半年”,它给我们制造了一个机会,让我们重新打量、认识高晓松,看到他内心的饱满丰盈。

  高晓松成名于1994年,他作为主创的《校园民谣I》,是那一年口碑和销量最好的专辑,获得了流行音乐领域许多奖项,然后是1995年的《恋恋风 尘》,1996年的《青春无悔》。直到内地流行音乐大厦崩塌,他仍旧保持旺盛的创作力,2007年,给萨顶顶中文版的《万物生》专辑担任填词人和制作人,2009年,担任曾轶可首张专辑《Forever Road》制作人,2010年,出版作品集《万物生长》。

  他的创作力,不在于作品质量和数量,而在于,他能让所有人,成为一个名叫“高晓松”的世界的成员,不管那是老狼、筠子、谭维维、陈楚生,还是韩庚,他们一旦进入他的领地,就仿佛被重组过了,成为那个盛大却诡异、美丽却悲哀、伤感却蓬勃的世界的一分子,他能让他们洗尽铅华,成为徘徊在落叶长街、全世界屋顶的一个形象。一种永恒悲哀的命运,悬挂在每个人的头顶,那个命运,开始叫“离别”,后来叫“老去”。

  世界的确老了,不肯停留在1994年,老到容不下唱片存在,老到催促纸质书籍赶紧退场,老到让“创造”不再被人们谈论和注意,而这种衰老,又分明是以进步的形式出现。但如果是在1996年,《万物生长》专辑里的《如梦令》会传遍大街小巷,如果是在1998年,《如果你》会开启一种新的音乐风格,但这是2011年,面沉如水的2011年,像杜拉斯说的,在大海里引爆原子弹,不久就会恢复平静的那种时刻。

  高晓松出狱,等着的,是“高晓松有没有资格继续做‘东方达人秀’的评委”这样的大讨论。人们认为,酒驾的余孽未消,他和这个节目“平凡人也可以成就 大梦想,相信梦想,相信奇迹”的主旨有冲突,况且,他没有公开道歉……***为此做了“京报调查”,结果显示,45.8%的网友选择了“合适,一码归 一码,他已受到应有的惩罚了”,25%的网友选“合适不合适,观众说了算,只要观众喜欢就行”,另有8.9%的网友称“无所谓,不能揪着不放”,22%的网友认为“不太合适,容易造成误导”。

  这群情激奋的讨论,让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节目组不得不暂缓高晓松出现在评委席的进度,而是先让他拍摄一段严禁酒驾的公益宣传片,《南都娱乐周 刊》则邀请他担任汽车公民评选宣传大使,为提高他的公众接受度增加砝码。第三季《中国达人秀》的宣传总监陆伟甚至认为:“(醉驾入狱)对于他也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和重大的人生波折。任何人经过这样的冲击都会对人生有更多的想法,他会花大量时间去反思。我们希望他的这些感悟可以作为节目点评的一个基础,更加贴近于台上那些经历过波澜起伏人生的选手,作出更好的点评。”这说法里,有对高晓松狱中心得的夸大,有对那些感悟提升节目的过高期望,但显然,入狱,被视为一个重大的拐点,几乎能和邓丽君在1979年经历的“假护照”事件相提并论。

  不过,对一个创作者来说,酒驾入狱,其实不能算是重大的挫折,认真服刑、参加公益活动,只是他对社会的响应,而不是取悦,这是他和同样出了差错并被 逮到的孙兴、莫少聪的区别。真正的挫折,是他所寄身的行业的衰败,所有训练,所有思考,突然都得不到回应的那种空空落落。但酒驾事件却成为一个契机,让我 们看到他依然忠诚于他的工作——创造。他的新歌因为酒驾事件被提到——即便那是当下最红的韩庚唱的,看起来是个悲剧,但却说明他的坚定,寥落之中的创作,品质却没有丝毫下降,气息没有一点油滑,接受采访时候的缜密,以及这种感受:“四十岁已经过了向生活找茬儿的年纪,而是坐等生活来找茬儿,护住家园,处变 不惊,目击流逝,别无他求。”这是一个人能给我们看到的最深沉。

  李皖先生曾经这么描绘表面上的高晓松:“他轻佻、贫嘴、痞里痞气,满脸是浮夸的笑,满嘴是七荤八素的杂话,没一秒钟能够安静”,但他接着说:“人的内心里住着一个我,这是与生活的我不同的我。那个我更清晰,更坚定,更实在、强大。艺术家表现的,实际上是那个我,而非这个吃喝拉撒、嬉皮笑脸的我,这个我只是个皮囊。”

  “最长的半年”和之后的高晓松,让我们看到内心深处的高晓松,看到一个艺术家在老去的世界里的圆满,一个人在“完成”之路上的奔走,像他的歌词里写的:“你和冬天一样来得迟,胸前挂着一把明媚的钥匙,你要等雪花把头发淋湿,你要做一件晴朗的事”。

  文_韩松落(专栏作家,著有《为了报仇看电影》、《我们的她们》、《怒河春醒》。《读者》原创签约作家,《看电影》及《香港电影》杂志华语优质电影大奖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