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娱令”后国内原创科普节目现状堪忧

2012/3/30 10:38:07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自国家广电总局“限娱令”正式实施以来,已经过去三个月,各大卫视对节目版块都做了相应调整。记者初步调查发现,尽管央视纪录频道和科教频道旗下有众多栏目,但真正做科普的节目却不多。

  自国家广电总局“限娱令”正式实施以来,已经过去三个月,各大卫视对节目版块都做了相应调整。尽管娱乐类综艺节目数量有所精简,然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内电视荧屏上的科普节目却捉襟见肘,优秀的原创科普节目更是凤毛麟角。电视荧屏缘何缺乏科普节目?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科研工作者、科普节目制片人和观众,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

  原创节目成稀有产品

  据专家统计,自2001年央视开播科教频道后,全国有26家地方电视台陆续开办了科教频道,但到2007年仅剩下11家,而2009年,仅有八九家。统计数据表明,省级卫视拥有单纯科教频道的仅剩北京、天津、重庆、安徽4家。而其中自制节目占的比例相当低,几乎所有的省级科教频道都引进过探索频道和国家地理频道的节目。

  记者初步调查发现,尽管央视纪录频道和科教频道旗下有众多栏目,但真正做科普的节目却不多。《人文地理》、《寰宇视野》、《探索·发现》等大部分都是一些文博和历史介绍类节目,真正能算是科普节目的只有《发现之路》、《科技之光》、《走进科学》、《我爱发明》等,一些纪实频道的节目更多也是一些大家的访谈。同时,各地方卫视的科普节目有越来越少的趋势,国内综艺节目发达的湖南卫视,过去曾有一档名为《好奇大调查》的科普节目,聚焦一些和生活有关的科普问题,但记者昨天从湖南卫视总编室相关负责人处获悉,这档节目已经停播。此外,云南卫视此前有《经典人文地理》、《自然密码》两档科普节目,青海卫视也有一档名为《成长实验室》的科普节目,但这些节目现在大多也都不复存在。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很多自制节目都打着科普的旗号,其实做的是养生、保健类节目,并且很多内容还是违背科学常识的。

  节目同质化严重

  国内原创的科普节目不仅是数量少,仅存的几档栏目也缺乏创意。科普其实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大到宇宙如何产生、时间是怎么回事,小到生活中PM2.5究竟是什么?蚊子喜欢吸什么人的血?这些都是科普的概念。但记者发现,目前国内的很多节目都是在拷贝美国著名科普节目《流言终结者》的形式,比如此前湖南卫视的《好奇大调查》的初衷就是这个。东方卫视最近推出的《1001个***》形式活泼,但有些选题也和《流言终结者》颇有些相似,比如“两本700页的黄页,逐页交叠之后是否还能轻易分开?”“8台手机的电磁波不能爆开爆米花?”这些选题都让《流言终结者》的忠实观众感到似曾相识。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生活大调查》同样也是聚焦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该栏目以演播室内的主持人与外景调查组结合的方式,对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索,而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一般是从节目热线、网络论坛等处选取。这些节目的原型无非就是《流言终结者》,在节目形态相同的前提下,各个节目更多竞争是趣味性,而不是知识性。

  观察

  收视率成了“科普杀手”

  国内科普节目缘何越来越少?很多人自然会想到了收视率低。记者昨天也采访了国内诸多电视人,他们认为,科普节目的收视率确实不能和一些娱乐节目比,但国内荧屏不能少了这块阵地。

  东方卫视《1001个***》制片人杨威昨天接受记者采访就直言,《1001个***》开播差不多近两个月以来,收视率虽然有起伏,但还都不错,一直保持在全国同时段的第十名左右,“这个收视率非常不容易,我们是每周六晚上9点播,这个时段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卫视都放最强的综艺节目”。

  安徽电视台社教中心主任林宿建向记者坦言,现在国内的科普节目越来越少,很大程度上是和收视率有关,“这点没法回避,科普节目的受众面和那些成熟的综艺娱乐节目相比会窄很多,所以收视率很难和这些综艺节目去抗衡”。浙江卫视相关负责人也坦言,这类节目少,肯定和收视率有关系。

  收视率低,能成为这类节目匮乏的理由吗?对此,林宿建直言,科普节目的投入产出比,绝对不能用收视率来衡量,“单从收视率带来的广告回报看,科普节目肯定不如很多娱乐节目,但娱乐节目只是让人看了一笑就过去了,科普节目却有它的公益性质,很可能激起孩子对科学领域的兴趣,所以这类节目不能缺。”杨威更坦言,如今国家对娱乐节目有限制,应该成为科普节目发展的最好时机,关键是怎么培养观众。“只要坚持有人做,加上有新的生动的科普节目出现,节目肯定不缺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