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对话娄烨回应新片再遭审查

2012/9/11 9:34:28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许久没有在内地“跑过审查”的娄烨对审查制度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娄烨:我会继续呼吁取消电影审查,建立电影分级,这不是一个人,一部影片,一处修改,一次公布的事情,这是这个行业大家的事情。

许久没有在内地“跑过审查”的娄烨对审查制度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

许久没有在内地“跑过审查”的娄烨对审查制度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

  南都讯 娄烨新片《浮城谜事》的“审查风波”引起了多方关注。9月8日晚,娄烨在微博上公开了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电影处)关于电影《浮城谜事》的具体修改意见,并表示自己不会进行修改。为什么拿到“龙标”后还要进行修改?娄烨为什么不接受这种改动?昨日,记者就此事分别追访了娄烨和北京广播电影电视局相关负责人。北电局相关负责人从程序上解释:“龙标”并不是过审的标志,只是过审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技术审查。娄烨则回应:我们是在内容审查之后才获得审查决定书以及龙标,然后是技术审查。既然是技术审查,应该只涉及技术,即画面和声音的技术标准,不应该再就内容方面提出修改意见。

  独家对话娄烨

  内地电影审查制度一直颇为外界诟病,除了娄烨外,包括冯小刚、贾樟柯在内的多位导演都屡次对审查制度提出质疑。但《浮城谜事》的审查风波最受人关注的点就在于,该片在戛纳电影节参加“一种关注”单元放映时,片头已经出现了“龙标”。“龙标”一贯被视为广电总局允许电影公映的标志。给了“龙标”却再次被审查的做法十分罕见。对此,联系了北京广播电影电视局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则解释,“龙标”并不是过审的标志,只是过审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技术审查。但他并不愿意具体谈《浮城谜事》审查一事。而记者从娄烨导演方面了解到,《浮城谜事》此前已经拿到《电影审查决定书》和龙标,“我们是在内容审查之后才获得审查决定书以及龙标,然后是技术审查。但既然是技术审查,应该涉及技术方面、画面声音等,我想这次画面不会看不清、听不清。”娄烨还表示,在技术审查之前,内容审查必须都通过,才能准备一切技术问题。现在的意见,即使他同意修改,也会给制片方带来极大损失。在他看来,“这次的修改意见是在否定自己之前的内容审查。在上映41天前突然提出这样的修改要求,不合情,不合理。应该尊重之前的审查决定,让影片如期上映。”娄烨说。截至发稿为止,记者仍未联系上广电总局对此事的回应。

  :导演为什么想在微博上公开审查过程?初衷是什么?

  娄烨:首先出于无奈。获得许可证已经4个月时间,在上映41天前突然又要修改,这已经完全超出导演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范畴。我必须公布,让大家了解知道实际情况。

  在上映41天前提出修改,而此时的电影已经完全完成所有国际国内销售发行合同,完成影片所有技术交付,即使我同意修改,我们需要重返剪接室,重新剪接、重新混录、重新配光,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和非常高的费用,而且会造成一系列的合同连锁违约。发行合同怎么修改?费用怎么算?院线排片计划怎么办?首映、试映计划是否修改和取消?这造成影片上映准备工作全线停滞,影响整个电影的运营,损失非常严重,这样的“只保留两下”的轻率决定,将会引起一系列的行业混乱,从这样的不负责任的决定本身,你可以看出电影审查对电影行业的完全无知和无视。

  南都:很多人觉得这次提出的修改意见只有两条,你为什么坚持不改?

  娄烨:从导演角度,修改虽然很小,但会造成整个影片的失衡,这个我作为导演很清楚。比如乔永照打死拾荒者的段落只需保留“两下”,但这是影片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故事和情绪的g.c,只允许保留两下,我觉得很可笑,这会让人觉得乔永照是一个很有经验的杀人高手,而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的过激行为,这将完全改变整个故事和人物、情节的合理性,这小小修改足以改变整个影片的含义,让整个影片含义走向可笑和完全的负面。

  所以我会坚持现在的终剪版本,不接受“两下”的修改,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向广电总局提起审查申诉。而关于“合拍”,我个人觉得是可以商量和讨论的,因为这与影片质量无关。

  另外,我们其实一直在重提9年前的1113会议的4点希望,其实审查、分级问题已经讨论10多年,一直没有解决。但中国电影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你很难继续搁置不谈审查和分级问题,这其实已经不仅仅是导演坚持艺术底线问题,而是一格整个行业是否能够生存的问题。

  南都:在微博上发出了会公开审查结果的消息后,是否有受到压力?

  娄烨:是,很多人劝我到此为止,别得罪电影局,这样一来影片就根本上映不了了。我不这么认为,我希望这个能够促进对话,我相信电影局能够协调,能够根据影片的实际情况做出决定,让影片如期上映。至少还让我存有这点信任和希望。

  南都:微博上很多人支持导演,但也有些人持这样的观点:不应该硬碰硬,这样的话电影更加上映不了;还有人将你在微博上的行为理解为“对抗”,担心你以一己之力会得个鱼死网却不破的结局。

  娄烨:不是对抗,是对话。没有人希望鱼死。鱼死多了,网也自然没有意义了。

  我其实是刚刚从网外自己主动游回来的,因为我希望这张电影审查的网会消失,希望所有地下电影、独立电影都正式成为中国电影的组成,而不应该用电影审查将这些中国电影排除在外,而所有电影人,都应该是中国电影工业的当然成员。

  南都:还有人说,修改意见既然只有两条,你为什么不妥协一下?

  娄烨:什么是妥协,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其实妥协是该建立在公平的、直接的、真实的、鲜明的、自由的表达和对话基础上的,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协商的前提下的。没有这个基础和前提,妥协不过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用来挽回一些尊严和面子的词而已。我恰恰认为公开公平的对话才是妥协的真正开始。

  南都:之前采访过导演,聊到审查问题时,你说已经习惯了审查的艰难。这次遇到的情况,让你对审查制度有什么新的认知?

  娄烨:我会继续呼吁取消电影审查,建立电影分级,这不是一个人,一部影片,一处修改,一次公布的事情,这是这个行业大家的事情。我说过审查制度是审查者和被审查者共同建立和完成的,所以审查的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构成的,我们也是审查的始作俑者之一。我相信没有人喜欢电影审查,那么就说出来,“我们不喜欢审查”。

  南都:为什么选择这样一种被别人称为“理想化”的方式来面对这次的“审查风波”?这样做有没有来自投资方的压力?

  娄烨:我个人认为这不是“理想化”的方式,这是正常的方式。而暗箱操作,不是正常的方式。

  南都:微博评论里有人说:“如果我是投资人,我就会和导演说,请不要因为你和电影局之间的矛盾,加大我的投资风险”,这也许代表了部分人的观点,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说法?

  娄烨:我认为投资人的利益和导演的利益是一致的。如果作为导演接受这样突然的临时的修改,将会给投资人造成巨大的损失。我以导演名义拒绝首先是在保护投资人的利益,然后是在保护导演的艺术底线,也是对观众负责。

  所以不要以为电影审查是电影导演和电影局的矛盾问题,实际上是整个行业的共同问题。电影审查是投资最大风险,也限制了投资的可能性,从现在电影市场都是古装片就很清楚,所有的电影首先都是在规避电影审查风险,然后才考虑电影观众和市场,这对这个行业信誉的损害也是对观众的不负责任。

  南都:你在微博里说,作为导演,我有责任和义务对电影投资、制作、发行负责,所以希望能够与电影局尽快沟通对话,在我们上次的采访中,你也一直强调要“对话”。在这个片子的审查过程中,你的努力有得到过“回应”吗?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渠道会让这个对话更畅顺?

  娄烨:应该说之前的对话是好的,建设性的,通情达理的,所以我也接受了之前提出的所有修改,并且努力让这样的修改尽量不影响影片的质量。我们对每一个修改认真寻找解决方案。并且我们做到了。接受电影审查的要求,但不影响影片。

  但在上映41天前突然提出这样的修改要求,不合情,不合理。应该尊重之前的审查决定,让影片如期上映,至于合拍片与否是可以商量的,因为这不涉及影片质量,但这造成中法联合制片协议的合同纠纷。我们会尽量解释中国审查的问题,他们也会了解。

  南都:今年有两部电影的公映被很多人看成是审查制度正在松绑,这两部电影是《人山人海》和《神探亨特张》,你认可“松绑”的说法吗?

  娄烨:审查就是审查,松绑的或者说宽松的审查仍然是审查,其实本质没有太大的变化。

  南都:这种抗争对体制来说其实很微弱,但对个人来说结果也许很惨烈。你的勇气来自哪里?

  娄烨:这不是什么勇气,这其实是在要求电影审查对一个导演,对一部电影,对参与这部电影的演员、工作人员的起码尊重。从北京到武汉,从中国到法国,几百人为这部影片付出几年的努力,作为导演我应该对他们负有一定的责任。这并不像说句“只保留两下”这么简单,那么轻松。

  审查科普

  “龙标”并不代表最终过审那一部电影怎样才算真正过审?

  一直以来,电影审查机构都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神秘部门”,别说普通观众了,就连需要与之打交道的电影工作者都坦承只能“盲人摸象”,在不断地接触中积累对它的认识。以“龙标”为例,这个大家每次在电影院看片时出现在电影片头的绿底龙头标志,因其上面写有“公映许可证”以及电审字号,一直被视为是电影的“准生证”,有了它就意味着电影可以安全公映。正因为如此,《浮城谜事》在戛纳放映时,媒体纷纷报道了片头出现的“龙标”这个细节,将其视为国内公映的“通行证”。但业内相关人士却表示,拿到龙标并不意味着电影最终过审。

  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电影管理处处长黄昌龄介绍,一部电影在正式获得“公映许可”之前,需要得到三个证,其中前一个在属地领取,后两个在总局。第一个是《摄制许可证》;制片单位摄制完成之后,通过属地审查,再将影片递交复审。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到总局拿“龙标”了,这也是总局发的第一个证。

  但和很多人预想的不太一样的是,龙标并不意味着“胜利”。就算你在电影的片头看到龙标,也不代表它顺利完成了审查。北京局的陈鹏告诉南都记者,“龙标并不是最终过审的标志,龙标只是(总局)审查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技术审查。”拿到龙标之后,技术上都优化、处理好了,才能最终拿到第三个证———纸质版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数字母版由技术处发放《数字电影技术合格证》及光盘。另据黄昌龄介绍,技术审查的环节并非望文生义地只与“技术”有关,内容修改是否完成到位,也会在这一环节复查。通过了技术审查,一部影片才真正走完了漫漫长路,可以与观众见面。

  黄昌龄表示,虽然有的影片在参加国外电影节时已经有了龙标,龙标下方甚至还有证号,但这并不算真正过审了,而是必须还要拿到纸质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黄昌龄说,“只有拿到公映证之后,影片就不需要再修改,已经可以合法地公映了。”

  专题统筹:南都记者 方夷敏

  专题采写:南都记者 方夷敏 简芳 实习生 傅杏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