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王全安触动了我重新找出了这本书,就像此前被吐槽无数的新版《红楼梦》却无意带动了一股原著热,这难道不也是电影《白鹿原》的一种价值吗? ”
李佳杰
咱先别论 《白鹿原》这些天来的闹腾是不是一场炒作,至少片方也没有什么险恶用心,观众也没因此而吃亏,他愿意演 “苦情戏”,这也是需要魄力的。这年头,媒体和观众也都应该慢慢接受和习惯这些所谓的宣传营销,在商言商,天经地义。一部影片的真正价值,并不应该是对那些虚无包装的就事论事,而是在影院灯光亮起后的细思斟酌和独到见解,即便是烂片,也是能吐槽个道道的。
微博时代里,最可怕的是人云亦云,最最可怕的是媒体把这种人云亦云当成一种共鸣,而推波助澜。在 《白鹿原》正式上映前,就已预料必然会有人拿原著说事的,果然网络上不乏此类吐口水的高人,但多是千篇一律,咄咄逼人地讨伐着影片和原著的“相差甚远”。
但转身看看陈忠实给的95分,感觉他们说的又不是同一回事。当然这95分是留有的情面,但原作者愿意给出这样的高分,说明王全安一定是做对了什么。那他到底做对了什么呢?我们很难听到一些中肯的声音。
批评比表扬总是更能显出一个人的学识,自古以来,这也是文人君子们独善其身的品性。因而,中肯地表扬一个人在当下社会就显得更为困难。说实话,我对影片 《白鹿原》是抱着几分赏识和期待的,也不全是因为陈忠实和他的原著,更多的是王全安的艺术眼光。要知道,这样类型的影片在先天上,注定是成不了票房大片的,但我们最不缺的就是票房大片。一个张艺谋一个冯小刚,炒得还不嫌烦吗?王全安是有文人气的,从 《月蚀》到 《团圆》,他的淳朴气质和平民视角,是沾染了当年张艺谋的一些土气的,而且没有变味。这也是我对他的信任。
真正的影迷,是不会把原著拿来当镜子照的,因为那是书虫才会干的事情,还得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换句话说,而今真正进影院的小白领中,又有多少人是读完将近600页长的 《白鹿原》全篇?就算是现在大学里中文系的高材生,多半也是在现当代文学的教材里读到一些节选。我大学寝室的书架上就曾搁着这本小说,现在拿出来还是能当个新书卖的。
是王全安触动了我重新找出了这本书,就像此前被吐槽无数的新版 《红楼梦》却无意带动了一股原著热,这难道不也是电影《白鹿原》的一种价值吗?
真正的读书人,心境往往平和,我看那些网上借着原著吐槽的人,多半也是个“伪书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