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高晓松老狼《GQ》回忆狼狈青春

2013/2/4 20:09:12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20年前,24岁的高晓松发表了第一首歌《同桌的你》,这个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辍学生以及歌曲的演绎者——25岁的老狼成了当年最知名的音乐人。而本期《智族GQ》的封面人物,高晓松和老狼将要聊的,正是那个年代的狼狈青春。

  20年前,24岁的高晓松发表了第一首歌《同桌的你》,这个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辍学生以及歌曲的演绎者——25岁的老狼成了当年最知名的音乐人。高晓松有了车,有了大哥大还有一个特别贵的BP机,年少成名,少年轻狂。而本期《智族GQ》的封面人物,高晓松和老狼将要聊的,正是那个年代的狼狈青春。

  高晓松和老狼初次相识于1989年,高晓松正在组建自己的乐队需要主唱。老狼记得第一次见高晓松的时候,他整个人“瘦一半儿”。高晓松坐在那儿一边弹琴一边跺脚,身上一个劲儿往下掉土。弹一半,老狼妈回来了,一看这屋里坐一流氓。老狼赶紧解释说,这是清华大学的学生,虽然已经退学了。二人的青春长征就此启程。

  当高晓松写《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时,老狼和他刚挣钱,在公寓里,高晓松每天抱着一捆钱,说:“看,我有钱。”时不时还拽两张给老狼说:“拿去吃吧”。这时,大学时睡高晓松上铺的那个同学来了一通电话,告诉他:要毕业了,聚一聚吧。一个小时后,便有了这首歌。

  成功来得那么轻松自在,似乎是白来的,他们甚至都没得过新人奖,他俩的第一首歌就火了,直接把当年能得的奖全给揣兜里了。甚至一次颁奖典礼前两人在台下嘀咕:“这要是得第二名,咱不上台啊。”

  在那个膨胀的年代,女生却很简单,爱情也很简单,连关于失恋的泪水都闪着诗意的光。高晓松第一次见老狼哭是在火车站。那时买火车票可是一场战役,得排两天两夜,高晓松拿着马扎坐那儿,坐到一搓能搓出一身泥来,但老狼死活不来。终于当老狼出现,高晓松正准备破口大骂,哎哟,有泪痕。老狼说,那谁跟我分手了。于是老狼开始在火车上抽风,犯病,冲着不认识的人说,我来给你唱歌:“那是你寂寞的眼,寂寞的泪。”

  这个让老狼失常的姑娘就是狼嫂,尽管两人也历经分分合合的戏码,但如今陪伴在身边的依然是17岁时牵起的手。今年1月,老狼在微博上公布,已喜得一子:“小狼崽来啦,公的,七斤六两。感谢各位的祝福。我先哭会儿。”

  呼啸而逝的青春终于在高晓松的《如丧》中沉淀,他坚持让老狼成为自己书中的主人公,因为这个名字对他特别重要,非得让自己心里有他才能写。这些年的声名和意料之外的金钱并不是高晓松的向往,他觉得这一切都不属于他——他会有诗和远方。从小妈妈就反复告诉他这句话,从不为眼前的一切悲伤,反而经常被辽阔的昨天和远远的未来打动。所以后来直到今天,他和妹妹都没有买房,而是用所有的积蓄将这个孤独星球走遍。

  最后,高晓松告诉《智族GQ》,他已不再有软肋,能伤害到他的,那些青春中的荷尔蒙已经消散,只有诗与远方的召唤一直还在。

  当有人飘忽于诗和远方,有的人则在时代的洪流中惊心动魄地进退着,比如刚刚出狱的顾雏军。为何要在2013年初谈论顾雏军?有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是,2005年,关于“国退民进"的大讨论成为压倒顾和科龙电器的最后一根稻草;7年后,顾出狱恰逢十八大,大家谈论的东西则恰恰相反——是"国进民退"。

  进退之间,顾雏军的个人命运有了超越性的解读。30年来,"国"和"民"犹如公平和效率,始终在进退中寻求改革、探索和平衡。这个过程里,顾雏军成为某种象征:他和他麾下的公司,正是本世纪之交那一轮改革探索的半成品。本期《智族GQ》带你进入顾雏军的进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