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清近年角色多变
海清称抗战剧压力大
女物娱乐讯 说到海清,多半观众立刻会想到“国民媳妇”。纵使有《赵氏孤儿》里为了孩子连命都可以舍弃的隐忍母亲,您还是会马上将《双面胶》的丽娟、《王贵与安娜》的安娜、《蜗居》的海萍、《媳妇的美好时代》的毛豆豆……与海清迅速对号。利落短发、能言善辩,海清出道至今“刀子嘴豆腐心”的荧屏形象深入人心。因此即使知道海清和孙红雷在《二炮手》里演绎战火爱情,但也不太好想象海清会是怎样的实际状态。
直至来到《二炮手》大理片场,恰逢海清正在拍戏的记者正好即刻随组进入不一样的海清时代。棉袄裹身,操着一口东北腔的海清与此前判若两人,锋芒尽掩且委婉有余,令人惊喜感油然而生。 伴随着导演康洪雷一声“过了”,记者抽空于演员房车上对话别样海清。脱下戏服,生活中的海清还是倾于随性一些,虽然令你瞬间跳戏,但其言语间传递的乐趣又会令你自觉跳得很妙。
Part 1 角色解读
这个“二炮手”的副手,很难演!
在《二炮手》中,海清颠覆以往形象:外型上,“抛弃”了干练的短发,梳起了两条长辫子;身份上,变身财主家的女儿“李娴淑”(又称“李四”)。该角色从小受财迷父亲的耳濡目染,对金钱比较敏感,抠门爱算计,但本质上是一个善良的女孩。因为是留过学的进步女青年,所以面对战争、在大义面前,表现得更像是热血青年一般。
刚到剧组见到海清时,她正在拍一场“嫁人”的梦幻戏(想象场景)。红唇,凤冠霞帔,就连海清自己也因头回这么扮上而觉得新鲜。采访中,海清以“很难演”概括了此番角色挑战的感受,对于拥有多重身份的“李四”,海清直言“荧屏上都没有见过这样的角色,至少我没有见到过”。当南京姑娘遇上东北大妞,就连说话的语气习惯都得重新来过。
云南信息报(以下简称“云信”):先说下这次《二炮手》中的角色吧。
海清:其实这次身份挺多的,她是地主家的姑娘,留过洋回来了,所有人都希望她能当大夫,因为她是学医的嘛,但其实没好好学,尽在国外玩了,但是确实挺有本事的。一般一个戏里面我们给人物定性,就这个人物的职业是不变的了,但在那样的一个年代,这样的一个女人,她身份在不停地变化,先是地主家的姑娘,然后又是国军团长的未婚妻,然后又是大夫,又是“贼九”(孙红雷饰)的拍档。在抓她的日本人眼中,她是“贼九”最珍贵的人和“二炮手”的副手。
云信:这么说这个角色与你之前演过的相比突破还挺大。
海清:是,的确突破挺大的,之前确实没有演过这样的角色。这角色,说小点是说我自己,但是说大一点,其实这个角色荧屏上都没有见过这样的,至少我没有见到过。
云信:那么这样的角色演起来难度如何?
海清:说实话,这个角色对我来说难度特别大,因为她的语系不是我擅长的语系,总是“啥呀、啥呀”的。还有一个难处是,这个剧是我不太熟悉的抗战题材的年代戏,语言表达方式是特定的。我记得剧里面有一段台词是“你们俩真是一对奇葩”,就“奇葩”这两个字就不能说,最多能说成“你俩挺有意思的”。好多台词得强制性地遵照和尊重它的年代历史感和语言习惯。
云信:为此有特别学习东北话吗?
海清:了解过一些,在现场的话,红雷(孙红雷)是东北的,我不懂的词儿我就问他。
云信:现在拍了两个多月了,慢慢找到角色的感觉了吗?
海清:我其实一直在找“李四”(的角色感觉)。这个角色现在建立得相对丰满一些了,导演(康洪雷)和红雷对这个角色帮助很大,他们会透过他们的视角看这个女的是什么样的,现在的“李四”比原来剧本上的丰满了很多。
Part 2 曾经犹豫
孙红雷牵线,首演抗战剧既辛苦又开心!
众所周知,相比都市家庭剧,抗战剧的拍摄环境很艰苦。当记者抵达片场时,远远就看见各路军用卡车和装备,片场外围更是整车停放着拍摄用的爆破火药,抗战剧的硝烟味儿十足。首演抗战剧,海清自己似乎也怀揣各种不确定,以至于约访时她老说“还真不知道怎么说”。虽然自己也尝过拍摄抗战剧的辛苦,但也因与导演及搭档的积极创作氛围,令她找到乐趣,享受其中。
和刚开始预想的很接近,荧屏上大大咧咧的海清真心不像“革命女战士”。谈及接拍之初,海清透露自己曾因难辨剧中人物职务称号而感觉吃力,又因首稿剧本女人戏的诠释令角色不足以打动她而推戏。后因昔日老搭档孙红雷极力牵线,最终促成八年后的再度合作。剧中,海清还将和“槿汐姑姑”孙茜饰演的“杨巧儿”,与孙红雷饰演的“贼九”上演战火青春中的感情纠葛,看点十足。
云信:曾有演员因为抗战剧拍摄环境艰苦而拒拍,你拍下来觉得苦吗?
海清:确实挺辛苦的,但是也挺开心的。辛苦是因为这个拍戏都很辛苦,但是这个戏有些东西得特别注意。像前两天,就因为我没注意,枪一滑就砸我脸上了,眼睛就伤到了,我就回去待了十天,现在还有疤。
云信:那开心源自什么呢?
海清:开心是因为跟这么多好的伙伴在一起,红雷、大秦(秦卫东)还有导演在一起拍戏。因为这个组我觉得创作氛围特别好,大家都特别积极。剧本有好的地方我们发扬,剧本有不足的地方我们集体处理给予补充,创作气氛特别好。
云信:近年来外界对抗战剧是否“雷”会比较敏感,当时你听到是抗战剧的时候犹豫过吗?
海清:我不是犹豫,我是直接给推了。红雷找我,我推了。当时看完剧本之后,你知道女人对于这些抗战的、分析作战的、敌我斗争这些,我根本看不下去,好像天生对这些是屏蔽的。一般一集剧本我差不多看15-20分钟,这个戏一集剧本我得看50分钟。我得知道谁是谁,比如说称号团长、连长、排长,是谁谁谁把敌人引过来,因为这牵扯到逻辑问题嘛。这个戏的编剧很厉害,剧里面的这些逻辑扣得很缜密。我是个逻辑性特别弱的人,看这个逻辑我就得看半天,我先得把这个故事看明白了,我现在看这个得特别咬牙,看得挺费力气,因为我的兴趣不在这,所以当时我跟红雷说我不接这个戏。
云信:没想过挑战一下兴趣之外的角色?
海清:主要刚开始看过剧本我只是觉得戏中的这个女孩,我对她不太有感觉,我觉得很模糊。当时我拿到的第一稿(剧本)里面,男人戏写得非常好,恰恰戏中的这三个女人的戏是弱项。因为角色并没有特别吸引我,所以我推掉了。
云信:但最后为什么还是来演了?
海清:这次其实是红雷给我打电话,叫我过来演。因为我和他之前拍过一个戏,叫《落地请开手机》,那是好多年前了,大概是2006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年一直说找个适合我们俩的戏,一起再合作。后来决定来也是因为红雷说不来演就“没完了”。他多厉害啊,国内一线男演员,我多“怕”他啊(哈哈哈哈)!
云信:结果多年后再合作两人之间还有了“情敌”?
海清:准确地说孙茜演的这个角色不能叫“情敌”,感情纠葛是可以的,但是“情敌”谈不上。
云信:和孙茜也是第一次合作吧。
海清:对,我和孙茜是第一次合作,但我俩的戏只拍了两场,目前我拍的戏基本上都是和红雷的戏。
Part 3 拍戏闲暇
在周边泡个温泉,还正好找到了适合拍戏的场景!
海清是云南白药的形象代言人,对云南自然不陌生。虽然此行为二度来滇,但海清的云南印象依然充满新鲜。两次来都赶上降温,四季如春的云南令海青觉得“羽绒服依然需要”。虽然身为南京人,但因母亲是湖南人的海清觉得大理白家菜的酸辣很对味儿。拍戏闲暇,海清还会跑到周边去泡个天然温泉,回来拿照片给组里的人看还意外给接下来的温泉戏找到了合适的场景,描述中海清略显兴奋,坦言在云南拍非都市类的戏要比很多地方都好。
采访的尾声,刚下戏的海清换上了舒适的休闲装,告知记者每天这个时候她的首要放松方式就是带着身边的工作人员去找好吃的。但其中又会很纠结,“因为我得想想去吃什么,那么多好吃的地儿,感觉怎么吃都吃不完。”听过海清此番力荐之后,身为云南人的记者都不得不重新审视大理白家菜的魅力。
云信:这是第几次来云南?
海清:第二次了。
云信:之前也是拍戏?
海清:没有,之前是我自己来丽江旅游。那次我来的时候是5月份,正好赶上下雨,我直接就在这买了羽绒服,结果雨下了一周,也冷了一周。
云信:这次来拍戏感觉有没有不一样?
海清:一开始来不是特别适应,因为我们刚来的时候是一月份特别冷,房间里没有暖气,我在房间里点了四个暖炉,晚上睡觉四个都不关,我才能扛住。但奇怪的是,这里的白天又挺热的,一件体恤加一个薄外套就可以,一到晚上立马要穿羽绒服,这种温差还是需要适应。不过,大理的饮食又特别合我胃口,白家菜酸酸辣辣的,还有那些可食用的花儿和野菜,我都特别喜欢。
云信:平时拍戏空的时候有没有在大理逛一逛?
海清:我生病那两天是去了。因为这个组大,不是每天都能拍到,像昨天没有我的戏,就去泡了温泉。我拍了照片回来,他们都说特好,还说可以拿来取景,我们正好有场戏要泡温泉。
云信:云南素有“天然摄影棚”的美誉,你觉得这里发展影视基地有望规模化吗?
海清:我觉得特别好,云南气候特别好,在这拍出来画质都特别好,很清晰、很透亮,一年四季都适合拍戏,空气很好,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很多古朴的东西都没有被破坏,在这里拍非都市类的戏要比很多地方都好。
【妙谈】
“当年拍完《玉观音》以后,一堆这样特别跋扈、骄纵、雷厉风行的角色来找到我,我当时一个都没有接。扛了五年,一直扛到了《双面胶》。拍了《双面胶》之后,又和滕华涛导演合拍了三部戏,最后拍到《媳妇的美好时代》时,我突然觉得家庭剧像这样的一个高峰是很难再超越了,所以后面的确是很多家庭伦理戏来找到我,但我都没有选择去重复这样类型的表演。其实我觉得演员像孩子一样的,你给她玩一个游戏,比如说“抓迷藏”,天天玩,她会腻的,得换着点,得有新鲜的东西,新鲜东西才有兴趣,有兴趣才有专注,有专注才有创造,演员也是这样。接这个戏也是我在这方面的考虑,我不管外界对抗战剧持怎样的态度,但我以前没有拍过,对于我来说很新鲜,像小孩一样,看见枪、战壕这些东西我很兴奋。”
——谈及“国民媳妇”形象太深入人心,今后的演绎规划是否也在考虑转型突破时,海清如是解读。虽然自认“不是一个善于计划的人”,对接下来的角色没有过多期望。但可以肯定海清对于现实主义题材和家长里短的戏已有所保留,她自信肯定自己以往在家庭剧领域的表现,也坦然以“孩子”自居,直言此番挑战尝试新领域就正如孩子一样兴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