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改变孩子的胆小,我买了篮球,希望孩子能够在下午放学时约几个同学来一起打。
下课见到孩子的时候似乎事与愿违,孩子一人孤单地出来。而且,孩子还一直拒绝在学校的球场打。我知道孩子是害怕在公众场合打球,想换个没有人的地方。知道孩子的意图后,我坚决没同意孩子的想法。
我冷冰冰地把孩子推向球场。
在打的过程中,有几个小朋友加入。急于让孩子和人交流的我当然是爽快地答应了小朋友的加入。可孩子似乎不愿意和人抢球,只要其他小朋友去抢,他根本就不会动。
在一旁的我似乎有些着急,一直在旁边叫着孩子去抢球。但是又一次的事与愿违。
生气的我,在回来的路上和孩子说了不少的道理:“未来的社会竞争多激烈,你不学会抢,以后可能什么机会都没有”。孩子似乎也已习惯了我的唠叨,只是在那默默地听着。
当我安静下来的时候,我又觉得自己有些过火。要知道,孩子在去上学之前,和我说了许多次不去人多的地方打球的建议。而且,孩子在走之前还悄悄地把篮球藏了起来。但当时的我表现的是异常的坚决,非让孩子听我的。
只是,仔细想来。孩子在那个下午可能无法认真听课,因为他关注的是如何不打球。而我却逼着他接受我的决定。我的强制,很多时候还拿着爱的名义。害怕孩子未来适应不了激烈的竞争。
当我看到“一个拿爱当武器的妈妈,根本就是披着妈妈皮囊的杀手。”这样的狠话时,我顿时陷入了沉思。家长和孩子其实应当是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当孩子十分拒绝公众场合表现时,其实,顺应他的要求让他从相对隐蔽的场合开始炼胆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当我们对爱报着一颗平常心的话,那我们就不会太过奢求孩子日后必须为今日我们的施恩而报恩。
给孩子的爱有时不要那么生硬、那么强制,多一点平常心、多一点张弛、多一点艺术、多一点平等,我想这是我们应该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