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手机》进账790万

2010/6/2 16:11:10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电视剧《手机》在各大卫视的热播,片中的人物关系、社会问题等在观众中引起共鸣的同时也是话题不断。就这样,电视台冲着大腕演员的名声,花高价钱买电视剧,但结果买到的,却是一些降低了成本的次品。

 

  类型一:

  一夜走红 片酬一涨就是十倍

  演员片酬暴涨,最受关注的肯定是一些一夜成名的新人演员。他们从默默无闻,到突然间成为话题人物,首先到来的变化,肯定是片约不断,从而迎来身价的上涨。

  去年引发最大争议的电视剧《蜗居》,捧红了两姐妹:海清和李念。如今,海清已经贵为陈凯歌钦点的电影主角,李念则曝光率骤增,经常上娱乐头条。据说,海清在拍《双面胶》时,片酬是每集4万,今年翻了3倍。而走红后的李念迎来了片约无数,据悉,李念日前在上海参加活动时亲口透露,她当初演一部剧只能赚5000元一集的打包价(包括机票等交通费用),如今涨了10倍之多。

  比《蜗居》更早一点的是《奋斗》,这部戏几乎捧红了整整一批年轻演员:之前就有不小名气的佟大为、马伊琍巩固了圈内地位,再上一层楼;成名很早的***迎来第二春;文章、朱雨辰和王珞丹更是一战成名。《奋斗2》的编剧石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希望能沿用《奋斗》原班人马佟大为、马伊琍等人,但他们的身价涨得非常厉害,《奋斗》之后,涨了10倍。”

  类型二:

  业内互相抬价导致片酬水涨船高

  不可否认,国内电视剧市场近几年的题材跟风现象越来越严重,《亮剑》大火,于是无数的军旅题材匆匆上马;《暗算》大火,《潜伏》再火上加油,谍战题材热了好长时间了;《金婚》一热,立马就有很多家庭伦理类的电视剧宣布开拍……

  大热题材处处撞车,除了编剧功力之外,能否请到在这方面最好、最擅长的演员,就是制片方的制胜法宝。于是,在一段时间内,既有演技又有人气的类型演员便片约不断,很多时候,制片方只能靠提高片酬来吸引明星,这种互相抬价的行为,造成了已经成名的一线演员的身价一涨再涨。

  尽管出于商业保密,这些数字都不为当事人所承认,但一线明星的片酬在圈内确实不算秘密:前几年军旅题材的火热,让硬汉类型的演员片酬上扬,据传《亮剑》让李幼斌片酬直接涨为15万,《士兵突击》让王宝强片酬涨为10万左右;而谍战类电视剧的火爆也造就了一批一线演员,《暗算》让柳云龙晋升为一线明星,片酬涨为10-12万左右;《潜伏》让孙红雷、姚晨片酬大涨,《潜伏》过后孙红雷涨到15万左右,姚晨也进入10万俱乐部明星成员。

  现在,各大卫视在抢夺大题材大导演的电视剧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预热新《三国》,安徽卫视史无前例地血拼18小时特别节目预热新版《三国》,为让观众每晚提前5分钟看到新《三国》甘心舍掉1000万的广告。投资1.55亿的新《三国》,最终获得1.6亿的首播价。

  各地卫视要在夹缝中求生存,不得不购买制作精良、大牌云集的电视剧,而卫视的激烈竞争,给了大题材和热门题材电视剧制片方足够的底气,销路不成问题,投资便不在话下,砸钱行为便愈演愈烈,明星的片酬自然水涨船高。

上一页12345 ... 下一页 下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