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之女谈《茶馆》:京味拿捏得当陈宝国出色

2010/7/23 1:32:48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从现在已经播出的前三分之一的剧集来看,电视剧《茶馆》没有离开话剧《茶馆》所反映的那个时代,没有脱离茶馆展开故事,比较符合《茶馆》的调子。舒济告诉记者,电视剧《 茶馆》京味很浓,无论是场景、服装、配乐,还是台词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每晚守在电视机前,用心看《茶馆》的舒济认为:“陈宝国演得很称职”。

老舍之女谈《茶馆》:京味拿捏得当陈宝国出色

《茶馆》剧照

  本报记者 陈巨慧

  和普通电视观众一样,如今已是77 岁高龄的舒济老师也是首次观看电视剧《茶馆》。尽管电视剧版将前后只有3个小时的话剧版“抻”成了39集,每集45分钟,故事长度几乎是原著的10倍,但在舒济看来,剧本改编得合情合理。

  “从现在已经播出的前三分之一的剧集来看,电视剧《茶馆》没有离开话剧《茶馆》所反映的那个时代,没有脱离茶馆展开故事,比较符合《茶馆》的调子。”曾长期从事老舍先生作品整理、出版工作的舒济,对父亲的作品很熟悉,她认为,话剧《茶馆》截取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的三个历史片段,将整个社会都浓缩到茶馆中,来展现三教九流的生死沉浮,折射整个社会的变迁,这种老舍式的叙事方式在电视剧中得到了延续。虽然电视剧《茶馆》将社会时代背景交待得更加细腻,将很多剧中人物塑造得更为丰满,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设置得更加激烈,但剧情的扩充没有违背老舍剧本的精神,人物的台词也很好地保持了原作的风格。

  “剧本是电视剧的灵魂,翻拍电视剧的好坏关键在于剧本。”舒济说,如果翻拍电视剧不成功,那就是改编者的文学、戏剧修养不够,对社会背景的理解不深,不够用心。”

  听说有报道称很多“80 后”、“90后”认为电视剧《茶馆》内容深刻沉重,不感兴趣。舒济说,《茶馆》讲述了在解放前的数十年中,老北京城里一个老式茶馆的衰亡变迁,是社会真实的再现。对于“80 后”、“90 后”来说,观看《茶馆》可以很好地了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社会演变史,是很好的教育。

  “京味”拿捏得恰到好处

  为了展现话剧《茶馆》中的京味,剧组耗资5000万元在涿州影视基地搭建起了老北京一条街,让观众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老北京的风貌。而剧组的几位主创人员以及80% 的演员都是北京籍,这更保证了剧中幽默的京腔台词原汁原味,颇得观众喜爱,甚至有观众在网上总结起了电视剧《茶馆》的经典对白。

  舒济告诉记者,电视剧《 茶馆》京味很浓,无论是场景、服装、配乐,还是台词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虽然一听就是老北京味儿,但台词并不是很土,否则很多观众就听不懂了。可见主创人员还是下了很大工夫的。”

  陈宝国演得很称职”

  陈宝国是电视剧《茶馆》播出以来争议的焦点。不少网友认为,已是知天命之年的陈宝国这回有些“扮嫩”,因为原作中开场时的王利发是一位 20多岁的年轻精明少掌柜,而陈宝国一出场就给人一种“人过中年”的感觉。

  每晚守在电视机前,用心看《茶馆》的舒济认为:“陈宝国演得很称职”。电视剧《茶馆》中,王利发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了,对演员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演惯了帝王、贵族的陈宝国,为了出演服侍人的小掌柜不惜剃掉了眉毛,他在人物语言、动作上有自己的理解,将少掌柜王利发油滑世故而又不失善良的人物性格展现得比较到位,有老话剧版的感觉。

  本报记者 2004年3月曾采访过舒济老师,舒济出生在济南,名字中的“济”字就是由此而来。她小时候前前后后总共在济南住了大约5年,“那时的印象有些肤浅,有些模糊的记忆。”但她一直对济南怀有很深的感情。她希望济南人也喜欢电视剧《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