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波说,在演戏的时候他还会向自己提问。
凭借《黎明之前》,凭借电影《四大名捕》和《柠檬》,吴秀波在前不久结束的上海电视节和电影节上都大出风头。看到如今风光无限,身价急升的吴秀波,可能很多人都想象不到,吴秀波当年的窘迫。从演员到歌手、商人、演艺圈边缘人再重新回到演员,并且凭借《黎明之前》走红,这个轮回,吴秀波花了20多年。日前,吴秀波接受记者采访时回顾自己的坎坷成名路,并透露,当年在众多好友的帮助下重回演艺圈,要是没有朋友和贵人们,坚持不到今天。
孩子让浪子“清醒”
吴秀波生于北京,父亲是外交官,母亲是药店职工。 1988年,作为铁路文工团的代培生,他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进入了铁路文工团。但是他并不喜欢演戏,反而走上了歌手道路,于是跑到歌厅去唱歌,一个月下来能够收入几千甚至上万元,这在当时已算巨额薪水。
虽然钱赚得顺风顺水,但是吴秀波却前所未有地迷茫,他经常厌倦却又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唱歌也没坚持太久,他开过餐馆,开过美容院,给好友刘蓓当过经纪人。现在坐在某一家餐馆里,吴秀波能凭借客流量计算餐馆的日流水量;但是经纪人却很不成功,每次只能沦为给刘蓓“拎包”。
直到2002年,吴秀波在朋友的鼓励下决定重回演艺圈,恰逢他的第一个孩子即将出生,他决定告别“自由”、“散漫”的生活,认真地为自己的事业打拼。
“处女作”赔大了
2002年回到演艺圈,可是直到2007年,吴秀波才拿到了一年以上的合同。吴秀波已经离开表演多年,这五年中,他有一个特别艰难的适应过程。
当年为了让他顺利“杀回”演艺圈,好友张健帮助他投资了复出的第一部作品《立案侦查》,张健对吴秀波信心十足,找来了傅彪、牛莉、刘蓓、陶虹等著名演员来给吴秀波当陪衬。吴秀波最初很难进入状态,导演都忍不住几次向张健建议将他换掉,在张健力排众议下,吴秀波最终坚持了下来。但是《立案侦查》连卖都没卖出去。
第二部戏、2004年的《非常道》,张健又找到了吴秀波,为了不让人家赔钱,吴秀波决定参与幕后工作,改剧本、看场地,尽他所能为这部戏服务,戏里一反派找不到人,他才顶替上阵。“这次幕后工作,解放了我在表演上的压力,我才发现,演戏原来是这样。 ”感悟到表演真谛的时候,吴秀波已经36岁,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17年了。
原来演戏在生命中那么重要
《黎明之前》以前,吴秀波虽没有大红大紫,但片约不断,生活无忧。如果现在问他,会不会哪天就不演戏了,他需要仔细思索很久,不像十几年前,说辞职就辞职了。
除了解决生计问题,演戏对于吴秀波还有另一层意义。“它解决了我生命里大部分问题,比如我无法自己和自己沟通的时候,就需要借助表演。 ”吴秀波需要建构一个虚拟的世界,来跟自己和他人对话。在他看来,表演是最公平的交流。聊天的时候,一个人说话,另一个人就不能说,而两个人对词语的理解还可能有偏差。而表演时,演员将想表达的东西藏在戏里,一边演,观众就能一边看,同时进行。
演戏的时候,他还会向自己提问。这些问题通常都很大,例如“生命究竟意味着什么? ”是不是真的能有答案很难说。他不太爱说话,但是交流和表达是他生命中的巨大需求。 记者 王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