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凡的“幸福额度”:和女友逛街挤地铁(图)

2011/11/4 11:33:28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对于有点姗姗来迟的走红,廖凡非常淡定,他依然享受着闲暇时带着女友逛街吃饭一起挤地铁的平凡生活。潇湘晨报:你现在已经很红了,但在很多作品中还是打酱油的角色。廖凡:当时老师说,像你这样一个不善交际、人情世故了解得不那么透彻的一个人,还是留校当老师吧。

廖凡

廖凡

  本期嘉宾-廖凡(微博)

  37岁,演员,湖南人。

  主要作品:

  《将爱情进行到底》(1998年)

  《像雾像雨又像风》(1999年)

  《别了,温哥华》(2002年)

  《集结号》(2006年)

  《让子弹飞》(2010年)

  《幸福额度》(2011年)

  主要荣誉:

  第18届新加坡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2005年)

  把厚积薄发送给廖凡,一点都不为过。

  1997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第二年就出演了红极一时的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查阅廖凡的履历表,几乎每年都有好几部作品面世,其中不乏名作。和他搭戏的孙红雷、陈坤(微博)、周迅、徐静蕾陆续走红,但廖凡一直不愠不火。

  直至2010年,《让子弹飞》中的麻匪老三、《非诚勿扰2》中的建国、《建党伟业》中的青年朱德、《风声传奇》中的老潘,这个总是留着两撇小胡子的湖南男星,一下子爆发似地流转于多部大制作。

  对于有点姗姗来迟的走红,廖凡非常淡定,他依然享受着闲暇时带着女友逛街吃饭一起挤地铁的平凡生活。

  没错,这就是他的“幸福额度”。

  本报实习记者徐海洋 北京报道

  作品

  《将爱情进行到底》(1998年,饰演雨森)

  Q:刚毕业就遇到这么一部搭戏,觉得幸运吗?

  A:当时对“大戏”没概念。直到今天还在讨论,说实话现在也没哪部偶像剧能超越它。但在拍之前谁也没法预知,当时对导演张一白也不是特别熟悉。拍的过程很顺利,非常愉快。带来的影响就是以后再拍都市戏时会别扭,觉得它不够现代,不够讲究。

  《像雾像雨又像风》(1999年,饰演吴伯平)

  Q:这部剧捧红了一批人,你饰演一个软骨头,有点坏人的感觉,当时抵触过这个角色吗?

  A:那部剧里没有不红的。其实, 那个角色就是一个普通人,没有好坏之分。其实,往往性格有些阴暗的人,戏会更丰富更出彩,更让演员有表演欲望。单纯的好,是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但会显得很单一。

  《绿帽子》(2003年,饰演王要)

  Q:你在这部电影中演一个很悲情的男人,口碑很好……

  A:这是一部地下电影,没有公映。剧本结构反常于我平时看到的电影,很有吸引力。当时好像“非典”刚结束,大家的情绪都还有点阴郁。我也正好有一段情感的沉淀需要表达,刘奋斗导演给了我这个机会。拍完《绿帽子》,我对电影的兴趣更大了。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2007年,饰演王耀)

  Q:影片让你获得金马奖提名,你去了颁奖现场?

  A:当时我在拍《生死线》,去之前,我们已经预知到不会得奖。提名的还有《集结号》里的张涵予(微博),单纯从人物命运的走向、格局等方面,不能放一块,他的主题大很多。没抱多少希望,但觉得有机会去玩,那就去吧。其实,《绿帽子》的感觉要好很多,《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完全是反常边缘的、不被正常人接受的一个故事。为什么这么受关注,无非就是它被金马奖提名了。

  《让子弹飞》(2010年,饰演麻匪老三)

  Q:票房口碑都很好,和姜文、葛优合作,感觉如何?

  A:姜文肯定是我很欣赏的一个导演,他很独特,总能超乎你的想象。“老六上坟”那场戏,开拍前5分钟姜文才临时定下剧本,而且老二不在场,他把这个写进去了,“老二,喝醉了”,而且特别合适。我很喜欢葛优的《活着》,这么多年,他对演戏的痴迷态度一直没变。

  《非诚勿扰2》(2010年,饰演建国)

  Q:你的这个角色给很多人带来了惊喜。

  A:我觉得公司还是对我有规划的,正好你演了一个特别硬的形象,就来个软的吧。演员应该去尝试不同的角色。不过对“建国”这个角色,我的同志朋友并不一定认同,他们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都不会认同这个角色,当然那个角色的空间也不是很大。

  《幸福额度》(2011年,饰演姜成)

  Q:宣传时都在说你和林志玲的床戏,但看过电影的人都说你们俩的床戏就一个镜头。

  A:宣传害人啊。大家觉得床戏应该是怎样的?能过吗?可见,大家的生活环境多恶劣,恨不得集体意淫一下。问题是真要来,大家又扛不住。林志玲有个优点,在任何时刻都很得体很细心,让你觉得很舒服,这个其实要求不高,但现在很多人都没法达到。

  总结

  好人戏演起来特别不真实

  潇湘晨报(微博):前期“坏人”形象深入人心,有观众见到你本人时觉得你特坏吗?

  廖凡:有。有人会说他很龌龊。一方面会沾沾自喜自己演得太好了,同时替观众惋惜,他们区分不了角色和真人的区别。不过演多了也会烦,想换个角色突破。

  潇湘晨报:其实很多人喜欢你的“坏”。

  廖凡:大学时大家会去争抢好人角色,因为讨巧,容易受追捧。实际上生活中有多种性格的人存在,为什么他们没有表达机会?而且你演得太像身边的人,观众不会认同。好人戏演起来特别不真实,特别虚假,为了某种道德标准就把人塑造成那样,根本不像。那些所谓的坏人,更贴近现实,比所谓的好人更完善。

  潇湘晨报:你现在已经很红了,但在很多作品中还是打酱油的角色。

  廖凡:为什么不能打酱油?比如《飞越疯人院》,我就是去打酱油的,因为我感兴趣,或者我很喜欢导演,虽然他拍的是小众的文艺片。而且那些老艺术家,以后很难再和他们合作了。

  潇湘晨报:会不会趁现在红多拍些戏?

  廖凡:观众不关注我,我只是回到以前。所以,我想应该不会。有时候看到同组的一些老演员,刚开始我以为他们是为了生存,后来才发现人家只是来过过瘾。我想,如果我老的时候,还能单纯地为了兴趣演戏,那不是一个挺好的事儿吗。

  潇湘晨报:怎么看待你本人和你塑造的角色之间的差距?

  廖凡:我在专业上已被圈内人认可。至于观众那边,经常演硬汉,可能大家需要一个强势的人在前面带路,他们对那样的人更容易接受。我的外貌传递的信息可能更能让人接收到,其实我本人可能并没有那么坚强,不如我传递的人物那么光彩。

  潇湘晨报:你说过演员基本上都是“疯子”,怎么理解?

  廖凡:异于常人,抵触一些常人的交往方式和某些规范,对生活的理解有时不真实。上学时,有人假装去讨钱,把钱讨回来就觉得这是一种认同,这并不真实。我不觉得这值得赞扬,工作特质决定演员必须保持敏感,同时需要强大的内心。

  潇湘晨报:你演过《恋爱的犀牛》、《半生缘》等经典的舞台剧,为什么后来少了?

  廖凡:其实没有。有段时间我对舞台剧兴趣不大,对电影兴趣反而更大。不过舞台剧还会去演,对演员是一种提高。

  生活印象

  不喜欢和观众距离太远 喜欢为所欲为的感觉

  潇湘晨报:在外地发展,对湖南还有印象?

  廖凡:以前就了解得不深刻,没了解清楚就离开了。现在很少回去。不过我很能吃辣,偶尔回去也讲湖南话,但调儿跟不上,有时心里反应过来了,嘴没跟上。

  潇湘晨报:生于话剧世家,家庭环境影响大吗?

  廖凡:因为跟父母关系太近,他们教什么我都不接受。后来,他们找朋友给我指点。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不想学习也能学到一些东西。而且你对这个环境很熟悉了,不像其他学生上大学了才接触,这是优势。

  潇湘晨报:网友曝光了你和女朋友一起骑车逛街的照片,现在感情状况如何?

  廖凡:其实和普通人一样,我说的是那种平凡。很多演员把自己的生活和观众拉得很远,有距离,因为害怕太近了没有神秘感。我很不喜欢这样,没必要。(什么时候结婚?)随时吧,这事儿就是一个态度。

  潇湘晨报:你说过现在还去坐地铁?

  廖凡:一般别人不会相信是我。以前生活在这个城市可以为所欲为,当认识你的人越来越多,会造成困惑,活在众目睽睽之下,是很憋屈的一件事。不过我还是喜欢为所欲为的感觉,我真没把自己当成什么事儿。

  潇湘晨报:大学毕业时你获得市级优秀毕业生,当时老师对你有什么建议?

  廖凡:当时老师说,像你这样一个不善交际、人情世故了解得不那么透彻的一个人,还是留校当老师吧。我没留下,害怕误人子弟。那时大家都希望出去闯荡,希望有个舞台去施展,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

  大牌印象

  即便说起拿影帝 语气也像在街头捡到硬币

  采访前我特意去廖凡贴吧里看了一下“凡星”的留言,有网友评价廖凡“有个性、有内涵、有演技”,我读给廖凡听。“这也太看高我了吧”,下一句却是“其实一点也不为过”,然后自个儿笑得特开心。

  伴随着这样的笑点,我在北京东四环一家咖啡馆见到了廖凡。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湖南人吗?”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期待,见我摇头后,他略有点失望但随即很平静地问:“想喝点什么?”

  我们的对话,从湖南米粉到乡愁,再聊到演员面临的困惑以及爱情观,话题范围非常宽泛。起初,我以为这个“金牌配角”对演戏不会太挑剔,但这种判断有点先入为主了。

  “我这人比较矫情,拍好古装戏就特别难。”正觉得好奇,他又告诉我,“科幻题材的我也拍不了,那需要强大的想象力。”接着,他又说因为胡须原因已经退出了钮承泽(微博)导演的《LOVE》剧组,这让我有些惊讶。

  或许是因为之前太久的平淡,廖凡很享受普通人的生活,即便是他在2005年就拿到过新加坡电影节影帝,“那不就是新加坡影帝嘛”,语气就像走在街头捡到了一枚硬币,他会很平静地说,这个奖杯拿到他手里时已经被好奇的同事撬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