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
六年舞缘 童瑶哭过。“练功特别苦,加上自己也没有基础,压腿常常往死里压,练完了都上不了楼,每次都是爬上楼。” 但是,童瑶很少跟父母说这些,“因为离他们太远了,怕他们担心。想家的时候,和同学们在一起说说笑笑就没事了!” 那一年,11岁的童瑶对北京的记忆几乎是零。“因为是封闭式教学,学校平时不允许我们出去。我记得就出去过一次,是老师带着我们去买东西,那天我特高兴。”盼父母电话;自己洗毛衣;不上文化课是童瑶在中国歌舞团艺术学校学习时的关键词。最让童瑶父母忧心的是女儿丢了一年的文化课。第二年,童瑶回了昆明,考入昆明文艺学校,这是一所五年制的中专。边上文化课边学习舞蹈,童瑶学的是民间民族舞。有些家长通常不敢看孩子练功,因为太苦了。童瑶的父母常去看她,虽然看了也挺心疼,但他们一直认为小孩子需要锻炼。童瑶说她的腰和肩都受过很多伤。“受了伤,一休息,整个人就懒下来了。这时父母说让我看书,让我练功,让我学这学那,我根本听不进去,觉得他们是在逼迫我,很烦。”童瑶称她当时逆反心理特别强。爱美,是女孩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征,童瑶也不例外。她喜欢穿漂亮的衣服,有一次买了一件又紧又短的上衣,别人觉得她怪怪的,可她自己觉得特别好看。在艺校上学期间,童瑶看了一部让她印象很深的电视剧《黑冰》,从此喜欢和认识了两个主演——王志文和蒋雯丽。“我特别喜欢他们两个的表演,后来得知王志文曾是中戏的老师,就对中戏很有兴趣。”问童瑶追过港台明星吗?她努力想了一会,摇摇头。“我觉得这5年我荒废了很多时间。”童瑶一下子收敛了笑容。“演出太多了,经常要在一个地方待上一两个月。而且,演出中表演独舞的机会很少,独舞都给了省歌舞团,我们基本上是跳集体舞。”
考上中戏 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考上中戏
在选择毕业去向的时候,17岁的童瑶不想继续跳舞了,老师建议她去考中央戏剧学院。2002年,北京的冬天,童瑶觉得特别冷。爸爸带她来到了北京,童瑶同时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在中戏进行二试的时候,电影学院三试的结果出来了。童瑶顺利通过。“我记得看结果的时候,电影学院的老师说‘你不用考中戏了,回家准备一下文化课,达到200分就可以了。’”但是,童瑶还是去考了中戏。一试,老师出的小品题目叫《看榜》,“我表现的是一个女孩子在榜上一直都没有看到她的考号,看见别人高兴的样子,她失望地走了;可是走了一半,她回来又看了一遍,之后又走了;一会儿再次回来,终于看到了自己的考号,就大哭起来。”童瑶做这个小品的灵感,源于她在电影学院看榜时所见的一个真实场景。童瑶记得她看中戏一试榜时,腿一直在抖,但她很快看到了自己的考号。 二试,声乐考试,童瑶唱了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当时唱得没什么技巧,就是大着胆子唱。” 二试看榜,她的腿不再抖,顺利通过。 三试,才艺展示,童瑶没有选择她学了6年的舞蹈,考中戏的女孩学舞蹈的太多了。她表演的是葫芦丝,曲目是《云南的孔雀》。“演奏结束,我发现老师在对我笑。”在艺校上学时,童瑶花了一年的时间学葫芦丝,她喜欢葫芦丝的声音。舞蹈考试,童瑶没跳她驾轻就熟的民族舞,她选择了芭蕾舞《白毛女》。她觉得在有限的时间内,民族舞不能充分展示身材,也让人感觉不出技巧。小品考试是三个考生共同完成一个小品。两个同学背靠背坐着,童瑶走过来,老师只给了她一句台词:“你们干嘛啊?快起来!”之后要求他们即兴演下去。童瑶忘了他们具体是怎么演的,只记得最后她成了舞蹈老师,那两个考生都是学生……最后,童瑶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中戏专业课的考试。看榜那天,童瑶除了轻松也有紧张,因为距离文化课考试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备考的那段时间是最艰苦的,每天都是夜里两三点钟睡,五六点钟起。我从来没写过那么多字,看过那么多书。有时候坐在汽车上背单词,到站了都忘了下车,往往是车门关上了才冲过去……”“只要文化课通过,我就能到北京上学了!”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童瑶。最后童瑶的文化课考了316分,远远超过了220分的录取分数线。那时,童瑶刚刚过完17岁的生日。父母为了给女儿庆祝,特意请了同事和朋友们吃饭。同时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童瑶选择了后者。她更喜欢站在舞台上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