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首期节目揭秘奥斯卡“黑幕”之后,高晓松在《晓说》第二期中继续“大放厥词”,诸如“中国无好歌,都怪老祖宗”、“虞美人是流行歌”等观点引发网友热议,且其评价贬大于褒。不过,高晓松并不在意这些争议,昨日他在京接受专访时只承认自己在节目中的确有点结巴,但并不想回应网友拿他与宋祖德相提并论之事。
音乐家自古就没地位?
流行音乐圈怎么了?创作力枯竭、后继无人、总是那么几张老脸……高晓松认为“罪魁祸首”居然是我们的老祖宗,“真不是我们不努力,我们骨子里就没有这个细胞。自古以来,音乐家没地位,不受尊重,也没有人想去做这行。你去西方看看,到处都是音乐家的雕塑,柴可夫斯基、莫扎特、巴赫等等,你到中国看看,好像从来没有给音乐弄过雕像,木匠倒有,鲁班。我们的历史课本里,从来没教过我们有很伟大的音乐家。” 此言一出,马上有网友反驳,“至少我们历史书上有聂耳和田汉吧,也有他们的雕塑。而且,孔子也是一位音乐家,热爱并精通传统音乐,用音乐作为教育课程六艺之一。他曾从师襄学琴,又相传他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还能鼓瑟、吹笙、击磬、喜唱歌。” 高晓松还拿乐器说事:“人家西方吹拉弹唱几十号人,我们却什么都没有。所谓胡琴,也是从外国传进来的,胡是外国人,二胡就是特二的一个外国人,高胡就是特高的一个外国人。此外,琵琶两个字除了当乐器讲,就没有任何其他的意思,很明显是音译过来的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里边的琵琶和葡萄酒都是舶来的。” 随后就有网友反驳:“二胡始于唐朝,前身是奚琴、嵇琴、胡琴,因出自北方游牧民族奚人而得名,怎么就成了一个特二的外国人引进的?这话说得太不靠谱了!”
作词强过作曲一万倍?
高晓松说,中国人的文字功底了得,七步能成诗,即兴可填词,“这说明我们的作词能力是作曲能力的一万倍,能写出一万首漂亮的词,可能才能写出一个好听的曲子,并且曲子还失传了。我常常在我们行业里说,大家都别作曲了,林夕、方文山经常是在特别蹩脚的旋律里,依旧写出了那么优秀的词。”高晓松似乎很赞同早年邓丽君和四大天王的翻唱,“邓丽君就唱欧美旋律、日本旋律,往里边填词不是很好吗?四大天王那个时候,一年出两张国语,两张粤语,就直接拿外面的曲子往里面填词。可能大家又要说原创啊、发扬民族文化啊,我觉得音乐好像不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吧,不然咱们历史课本怎么都不写这些事呢?”
在高晓松看来,宋词就是旋律,元曲的曲牌也是旋律,“《虞美人》肯定是一个特别好听的曲子,不然那么多人都干嘛往里面填词啊?可能《虞美人》是个流行歌,被填了几万首,传下来的也有几千首,可怎么唱后人却忘了。那么好听的旋律怎么忘了呢?还有《蝶恋花》的3个词牌蝶恋花、鹊踏枝、凤栖梧,这三个连着读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在原来有可能是一个很好听的套曲。”
网友评价贬大于褒
高晓松也承认,不是所有中国人都不懂音乐。如果把绘制一张中国音乐地图,能歌善舞的都在边疆,他们有自己的音乐、风格、服装,可越往中间走,越不行,“春秋时期我估计挺好的,怎么后来怎么就这样了呢?我们有人研究山海经和易经,却没人研究乐经,可能是因为说出来不好听,搞得我们缺少音乐细胞了。可能是因为进化得太好了,声音也都细了,节奏也没有。”
截止昨日下午4点,《晓说》第二期节目的点击率达到83.6万次,观众的评价贬大于褒,在参与发言和投票的近万人中,有3000多人认为高晓松讲得好,值得“顶”,但认为其胡诌、不靠谱则有将近4000人。其中还有网友反驳道:“音乐人自己不行就怪老祖宗啊?”
对话高晓松
希望嘉宾在
节目中玩跨界
记者:为什么选择视频网站来做脱口秀节目?
高晓松:没什么人找我,因为我长得不太好看,我不知道是不是互联网对形象的要求比电视低。湖南卫视找过,但他们的受众年轻偏低,更需要形象好,而我的话题不太适合比较低龄的,所以没谈成。
记者:话题是如何选择的?
高晓松:做一个节目不光是得瑟一下文化知识,更多是希望影响更多的人,咱们不敢用“启蒙”这种词,但就是说大家听着乐呵的同时,如果能有更多的有意义的东西,能多一个角度想问题,多一个视角看世界挺好。
记者:为什么第二期对面多了一个美女了,以后是考虑请嘉宾吗?
高晓松:有两期安排了一个美女,美女一句话都没说,只是坐我对面,可能是考验我定力,或者他们认为可能男人跟美女聊天的时候发挥更好。嘉宾方面,我希望跨界,比如让宋柯来聊体育,或者当年明月也来聊一期,我们就不聊明朝的事,而是聊打仗的事;比如让徐静蕾聊为什么北京人喜欢跟外地人谈恋爱等。
记者:这两期的话题都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议,你怕得罪人吗?
高晓松:至少在我这儿没有争议就可以,我不会聊在我自己心里都有争议的话题,我心里坚定认为没有问题,那我就不怕。但我怕得罪别人,所以我不会说某某如何如何,争议跟得罪别人是两回事,得罪别人是直接指着某某作品,或者某某的什么,那是得罪人。
记者:有网友说你是想做宋祖德吗,你怎么回应?
高晓松:你觉得我需要回应吗?○新报记者 黄笑宇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