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为角色勤学苦年 门外汉变专家

2013/1/29 18:06:30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会打枪和会开车一样成为男演员的必备技能。而彭于晏虽然曾经为了《翻滚吧,阿信》学习体操动作,但影片中的技能动作机会全由替身完成。”  但道歉归道歉,苏有朋的昆曲技艺暂时还只能“压箱底”,导演该删的戏还是删得一干二净。

  章子怡和张震为《一代宗师》真成“一代拳师”?

  会打枪和会开车一样成为男演员的必备技能。

  谢霆锋为武打戏弄得身体多处受伤。

  梁朝伟为《大魔术师》练成魔术师。

  武术、体操、舞蹈、吹拉弹唱……

  前天,关于演员张震多才多艺的一条微博大热,舒淇、刘嘉玲等圈中“贵”友更加给力转发。其实,纵观圈中人,谁个不是“浑身是刀”哪个不是“杂艺傍身”?男演员会开车会骑马会打枪会耍帅……女演员会跳舞会舞剑会弹琴会唱歌,还得会谈情。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圈中,的确有越来越多的明星为了在作品中能有逼真的表现而去学习各种技能。细数娱乐圈中这些“演艺杂务科”的“学习积极分子”,付出还真不少,但是否必要就见仁见智了。

  策划:苏蕾

  撰文:记者 周昭

  “好学生”感言

  章子怡:“虽然(唱戏的)那场戏导演最终没有放到影片里,但对于我来说,技多不压身,我也更好地体会了角色。”

  张震:“一部电影总是有限制的,导演不可能什么都放进去。这次我学会了八极拳,而且做到了自己想做到的,觉得足够了。”

  彭于晏:“体操实在是太专业了,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练好的;所以大部分非常专业的动作还是需要替身来完成。”

  “学习积极分子”张震受表扬

  最近两天,有这样一条微博备受热捧:“我们都太小瞧张震这个演员了:拍《赤壁》,为演孙权他熟读三国;拍《建党伟业》他又把民国史熟记于心;拍《深海寻人》,他考到了PADI潜水执照;拍《吴清源》,他的围棋已能压制专业三段;《一代宗师》杀青,他拿了全国八极拳冠军;《聂隐娘》拍完,他学会了近身剑术……人类已经无法阻止张震了。 ”刘嘉玲在微博中转发并赞扬说:“用心的好演员。”而舒淇更加不吝赞美:“能文善武……他真的很棒。”甚至有网友说:“下次让他演外星人吧。”

  姑且勿论这是否在为张震参演的电影《一代宗师》在博宣传,小记翻查了他的“学习纪录”判断此人的确是个“勤奋学习的模范生”。别的不说,单看他在接拍电影《一代宗师》之后,就拜八极拳第八代传人王世泉为师,花了3年时间练习八极拳,并最终在去年12月,张震在全国“神枪杯”八极拳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堪称“八极拳高手”就可见一斑了。虽然,在《一代宗师》里,张震的戏份少得可怜,完全无法展现他苦学几年时间的真功夫,但其认真的态度和执著的毅力足以令影迷对他印象加分。同时,戏中的梁朝伟也为了角色学咏春拳两度断手。女主角章子怡也能准确地打出八卦掌的招式来。可见他们都为此下了一番工夫。

  落后分子忽悠观众露丑

  有好学生,自然也有“落后分子”。眼尖的观众经常能够在影视剧里见到一些穿帮镜头,不在少数的演员们因为不掌握某项技能的基本动作,在演出时犯常识性错误,而曾被“遗笑万年”。

  比如,在影视剧里经常某男一号是会乐器的,或者会拉小提琴,或者会弹钢琴的。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就是,常常有某帅哥演员明明不会拉小提琴,但一到女一号面前就故作沉醉在音乐里的酷样子,还要使劲晃动身体,做出一副沉浸在音乐中的陶醉样。可是,懂行的观众马上就看出,他随着音乐的节奏做舒展状的手在左右晃动,完全不管弓在琴弦的哪个位置,经常好像拉手风琴一样,左右手各往一个方向跑,令弓与琴呈现出不可思议的角度,号称“史上最强弓”!

  再比如,弹钢琴的镜头,哪怕再外行,也应该摆出个像模像样的手形才好意思扮演一位钢琴家吧。但最常见的镜头是,手部特写的时候手型是完美的,一到演员真身做全身特写时,其“熊掌”只能疲沓地摊在琴键上,真是大煞风景。

  除了乐器,唱歌的部分也常常是影视剧里的硬伤所在。由于拍戏的时候,配乐未必已经全部做好。所以常常拍的时候演员唱的是一首歌,最后后期制作时配上去的是另外一首曲子,于是,就会出现演员口型与歌曲不对的情况。即便在《步步惊心》、《甄嬛传》、《楚汉传奇》这样大投资的电视剧中,这些都是常见的硬伤。

  从昆曲到魔术都是学习内容

  其实,圈中的才艺学习积极分子绝对不止张震一人。而且,明星学员们学习的“技艺”还真是五花八门:

  苏有朋拍摄电影《风声》时因为角色有爱唱昆曲的嗜好而特意前往北京昆曲学院学习昆曲,后来再演电影《铜雀台》时亦在片中再次展现这一才艺。

  梁朝伟为了接拍《大魔术师》也曾学习过魔术表演的不少技能。该片的魔术执导江海道认为,梁朝伟在片中的表演不管是扮相还是一些细小的动作都非常像魔术师。

  廖碧儿早前为拍戏而学习关于红酒的知识,现在不仅会品酒,还自己学习酿造红酒,包括钟镇涛在内不少爱红酒的明星都受邀品尝过廖碧儿酿造的5种红酒。她还曾参加比赛夺得了两个国际性奖项的红酒类别金奖。

  彭于晏为了影片《翻滚吧,阿信》也特意进行了体操方面的训练。而归亚蕾为了拍摄《饮食男女2》虽然年近70岁依然拜师学艺,花费一年半的时间来学习国标舞。

  学习成本高,明星很头疼

  所谓“一技傍身好拍戏”,作为一部有质量的影片,其演员当然需要“形似神似兼备”。但世上360行,试问一个演员怎么可能全懂,样样都要学习,时间精力都是成本。明星拍戏是否真的有必要去学习这些技能呢?

  不少演员和其经纪人对本报记者大吐苦水。不少演员透露,虽然他们当初为了角色认真学习新技能,但经过影片最后的剪接,有价值的镜头可能保留不到3分钟,有的甚至永无见天日之时。这的确很伤害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张震虽然拿了八极掌的比赛冠军,但他最后的打拳镜头甚少。章子怡为“宫二”一角特意去学唱了一段戏,但这段戏最后也被王家卫剪掉了。

  而彭于晏虽然曾经为了《翻滚吧,阿信》学习体操动作,但影片中的技能动作机会全由替身完成。因为导演组担心他技术不纯镜头不漂亮,而且容易受伤。至于苏有朋的昆曲,事实上也最多能够唱一两段。归亚蕾学习了一年半的国标舞蹈在片中真正秀出舞蹈的也只是水边平台上的一场戏而已。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技术入戏,很多演员说:“不是不愿意,而是真的很难。我们也是凡人。”

  高科技到底能补多少锅?

  如今演员本身不具备某项技能,学也学不成,技术可以补吗?答案多数是肯定的。

  如成龙在《十二生肖》里有一段戏是说他饰演的角色为了阻止“龙头”被扔进火山里而在高空与人对打。成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说,从飞机里跳出来在高空的速度是每分钟46米。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很容易撞在一起酿成事故。所以,除了让替身完成这部分的动作之外,特写的镜头成龙选择了尝试风洞拍摄。在280度风速的强劲猛刮下,成龙在未吊威亚的情况下,被大风扇吹得飞来飞去,脸部差点被吹变形。

  除了通过技术手段模拟各种情况下的肌肉反应之外,镜头的运用也能为演员提供不小的帮助。而早前曾经流行的“人马照”也让不少实在不会骑马的演员们找到了拍马戏的最终解决方案。既然拍车戏时可以用大拖车拖上小汽车行进,镜头只拍到小汽车不让下面的大拖车曝光,那么拍马戏为什么不可以是用骑马机或者是骑在人的脖子上营造出骑马的感觉?不穿帮就行。

  导演曰:学习还是有必要的

  苏有朋为了《风声》学唱了很久的昆曲,甚至还学会了《游园》里的一段戏,但最后导演高群书却说不用拍这段了。为此,高群书一再表示:“我觉得非常遗憾,郑重地向苏有朋道歉。”

  但道歉归道歉,苏有朋的昆曲技艺暂时还只能“压箱底”,导演该删的戏还是删得一干二净。

  明星们苦学这么多技能是否真有必要?对于这个问题,导演们似乎更倾向于“有必要”这样的答案。

  导演王家卫认为:“我想拍出民国时期武林的真实感,所以演员不能是光有个花架子摆在那里,而是要具备神似的内涵。不过,‘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而我这个戏要兼顾着看。那些老师说:‘王导你绝对有天分,练我们这个(武术)绝对行’,我说:‘我拍完这个电影再练’。也就是说,我不懂的时候,我可能会更清楚地看到,外行和内行之间的平衡点在哪里。因为,你讲得太深观众不理解,你讲得非常简单也不到位。而这个平衡需要我是一个门外汉的人来判断。”言下之意,演员什么都得懂,而用不用得上就由导演根据剧本来决定了。

  记者观察:

  不犯低级错误是必须的

  对于演员来说,演得形似似乎更为重要。演员不必非得样样精通,演得像模像样就达标了。没有人要求梁朝伟必须先成为魔术师再接拍《大魔术师》,就像没有人要求陈坤必须先获得航空工程师学位、数学博士学位才能接拍《钱学森》一样。所谓的形似更重视演员的演技,这才是演员的本职工作。叶德娴在《桃姐》里的表演入木三分,她也不过是在老人院体验过生活而已,并不见得她长年入住老人院。所以说,观察与模仿永远是演员的必修课题。很多演员之所以挨骂,并非因为观众苛求,而是在于演员们本身的态度出了问题。比如拉小提琴的动作、比如弹钢琴的手势,你大可不必会这些乐器,只要有心,随便看一段相关乐器的演奏视频完全就可以避免那些让人受不了的低级错误。形似意味着不犯低级错误。

  学什么像什么,是对演员演技的要求。但如果没有这份天赋,勤能补拙。很多演员都会这样说:“经过学习能让我更好地理解角色。”也就是说,反复地练习一门技能外,还包括对于这件事情的研究。如果演员花更多的心力去研究和了解他们所饰演的角色们擅长的东西,他的表演在细节上势必更为丰富,更能让人信服。(周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