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波专访
对话吴秀波
采访时间约在下午2点,笔者提前到达采访地点后,前台接待暂时走开了。正在这时吴秀波一蹦一跳地出现了,吴老师与笔者对视一眼后相互点头微笑,并主动招呼同事上前接待。这只是我与吴秀波的第一次“巧遇”,我也许是一位送盒饭的,还有可能是快递,而对吴秀波而言来的都是客。 文/刘启元
这是我的缘分
和吴秀波相处久了,你会以为面前的这位男演员是佛心。慈眉善目、温厚谦逊,谈及的每个话题吴秀波都能与人生的哲理产生化学效应,平时你会对这样一位看来“爱说教”的大叔有些腻味,而他所传递出的气定神闲与可敬可亲会不自觉地稀释掉年轻人对于前辈的价值输出,忘记这是一位当红男明星,甚至你会不自觉地跷起腿和他抽根烟。
从前吴秀波爱唱歌,在歌厅驻唱的岁月是他表达青春情感的传播方式。因为歌厅行业的没落吴秀波淡出了“歌唱界”,吴秀波一度为此还黯然神伤,而他依旧还在等待歌厅复苏的那天再拿起话筒回去唱一把。
演戏并不是吴秀波的选择,用吴秀波的话来说就是“什么也没干好,有人告诉我,你去拍戏吧,拍戏能让你赚钱。”就像面对走红引来时尚品牌的大力青睐,吴秀波笑言:“我本身并不健硕也不高大,我相信一件衣服穿我身上和职业模特身上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我或许比他更有关注度,这不是我的本事,这是我的缘分。”
走是最大的理由
年轻时候的吴秀波有好多不着调的理想,特别是对于徐霞客的崇拜,可以云游四海,可以去行走,一直都是他的梦想。采访中的吴秀波特别强调与孩子的互相尊重,尽管吴秀波留着灰白胡楂但也掩不住他内心孩子气的一面,举例的时候喜欢在空中比划,摆弄桌上的烟盒,羞涩得不敢与人直视。吴秀波说如果有天要退休了,就希望带着两个儿子去行走,去旅游。
对于徐霞客关于行走江湖的理解,吴秀波说:“也不知道为什么崇拜徐霞客,就是觉得走来走去特别好,行走就是人生最大的理由。这应该是一个方向轮,从A到B到C,比如现在我没钱我要去赚1000万是我的目标,我走到1000万的时候我又要3000万了,那我又走到3000万,走到3000万原来我发现,其实当初我只有1000块钱的时候跟那谁在一起待着的小屋里挺好的,那我又要去重新走到D,去找到那个谁跟她在海边的小屋聊聊天。”走,就是生命唯一的目的。
□专访吴秀波
Q:《北京遇上西雅图》之后,Frank几乎建立了一个新好男人的标准,您是如何理解剧中这样的一个角色?
A:首先是剧本的扎实程度,带给了人物角色上的丰满;其次还是在于当下都市人群对于感情的需求,现今的婚姻或者爱情的价值观里大家比较缺乏安全感,恰巧出现了Frank这样一位充满温暖、利他主义的人物,能体现出社会人群需求的事物最能打动人心。
Q:电影中文佳佳在Frank不知情的情况下带着Julie去了纽约,那是全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您发火了,可见Frank对于女儿的重视。现实生活中您有两个儿子,身为人父以后觉得自己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A:在孩子身上我学到了他们的简单、天真,易于相信的生命态度。成人与孩子应该是相互尊重的,大人应该首先尊重孩子的意见。所谓的尊重即是孩子与大人同样拥有选择权和决策权。我非常尊重我的两个儿子,在家庭中我们拥有一样的尊严和权益。
Q:您说“演员就是笼子里的猴子”,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A:所谓的笼子是各种场合吧,比如我演戏,我如果想演着演着从电视里爬出来,那是贞子!如果我想从电影里爬出来,那就是大贞子了!人群都需要受制于“场合”的限制,不仅是艺术表演,包括生命,每天的行为都是受制于各种场合的制约。观众看戏里的人等同于看到笼子里的动物在表演,之所以看得那么开心、投入是因为自己看不见自己的笼子了,忽略了其实我们大家都在一个大笼子里。
Q:戏里戏外,总能感觉您的气定神闲,娱乐圈是花花世界,您是靠什么来修炼自己的内心?
A:每次接受采访的过程就像是聊天,聊天就像是在旅途中遇到同行者,并不需要去期待能从同行者的行囊中去拿走点什么,就像遇见过路人聊聊天,没有目的性的沟通自然就是开心不浮躁的。
Q:您的艺术人生是经历过等待的,在这一点上,有什么想同读者分享的吗?
A:要明白“等待”一词,首先要先懂得“选择”。人生就是在不停地选择中得到快感和失望,等待应该是在选择之后。我们要想避免等待带来的不快,就要先放下“选择”。不用那么着急去等待选择的结果,如果一心为了结果,那又变成你还是在选择了。
Q:如果有一天不演戏了,您想要做什么?
A:我特别崇拜徐霞客,如果有天不演了,我就想像他一样去行走江湖。
□专访手记
父辈吴秀波
赶去采访吴秀波的路上笔者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则信息:今日将专访一位当下都市女性最佳的择偶男演员!瞬间近十条回复,其中三条问“是谁?”,有一位回复“吴彦祖?”,剩余的全是“吴秀波!”
吴秀波对我而言不是明星,更像是一位男演员。在“西雅图”之前对于这样一位男演员的褒奖时常不绝于耳。当有一天我与主编在车里讨论起他时因为我未曾欣赏过吴老师的作品而被封为“无评论权”时,第二天我就坐在了上海新天地的影院里观看《北京遇上西雅图》,这是我第一次为“吴秀波”买单,而这一单我将会继续买下去。
戏里Frank温厚仁爱的角色与吴秀波颇为相似。正如吴秀波自己所言,Frank是时代的产物,一位暖和、利他的人物给予了这个缺失安全感,充斥着自我个人价值的世界温柔的一击,正中你我的心。
如果对于女性而言吴秀波是最佳枕边人,那对于男性而言吴秀波则像父辈一样温和可亲。专访吴秀波更像是跟家人的一次情感对话,你提出人生的疑惑或者好奇心未知的领域,对面的人微笑着用真诚略带羞涩的眼神为你解疑答惑,输出他所承载的生命价值,供你学习借鉴。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是“兄长吴秀波”?我说只有经历过沉浮、经得起诱惑、受得了折磨的男人才能如此心轻万事如鸿毛。那必然是父辈吴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