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帅
履历
1981年--1985年北京中央美院附中学习,毕业。
1985年--1989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毕业 本科文学学士文凭
1989年--1991年 待分配
1991年--1993年福建电影制片厂
1993年 回北京
1995年 被福建厂除名
导演王小帅
1993年编剧,制片并执导独立电影处女作 《冬春的日子》(35毫米黑白)
1994年 该片参加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电影节,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及伦敦,希腊,南特,意大利等多个电影节并参加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新导演展并收藏。
获:意大利丝米诺艺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希腊铁萨隆尼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金亚力山大大奖)
1995年--该片被英国BBC选为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之百部最佳影片之一并于同年岁末在BBC播出
1995年--执导独立电影'极度寒冷'(于1997年在荷兰完成)
参加1997年度鹿特丹电影节获费比希国际影评人奖
并随后参加加拿大,英国,德国等数个电影节
莅年首次在美国,荷兰等地发行。被纽约时报评为最勇敢的中国独立电影
1996年--执导第一部体制内电影《扁担姑娘》
王小帅写真集
该片历经三年的审查与修改于1999年获得通过
1999年--该片官方入选嘎纳电影节一种注目栏目(AN CETAIN REGARD CAANES)
随后参加数个电影节
2000--该片在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发行。
1999--执导第二部体制内影片'梦幻田园'
同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及最佳男配角提名。
2000年--执导影片'十七岁的单车'(BEIJING BICYCLE)
2001年--该片入选第51届柏林电影节竞赛片单元
导演王小帅
获评审团大奖银熊奖
2001年--该片在全美及日,法,韩,意等国上演。
2002年--执导影片《二弟》
2003年--《二弟》入闱56届嘎纳电影节一种注目单元
同年参加印度,多伦多等电影节。
2004年--执导影片《青红》
2008年--执导的影片《左右》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
2012年--执导影片《我11》
早期生平
1966年的夏天,王小帅出生两个多月后便随父母从上海去往贵阳。当时正值文革爆发,横贯大陆东西的旅程,一路上,担惊受怕的是王小帅年轻的父母。而他,已然不记得沿途的红色风暴和革命小将的“一路歌声一路笑”了。
在贵阳,王小帅生活了13年。贵阳是一座小山城,外地人尤其是四川人较多。孩提时代,王小帅开始学习绘画,
王小帅
在一张白纸上涂抹阳光雨露不及画一艘轮船,或者一驾飞机有意思,渴望在某个季节、某个日子被带走,这样的愿望,大概已经宿命地从出生两个月后的那次旅行就开始了。对电影的记忆,王小帅说得出来的只有《董存瑞》和《闪闪的红星》。和大孩子一起趁着检票的混乱溜进电影院几乎是王小帅这代人共同的记忆,也算是他最初的电影经验。
王小帅作品:《左右》剧照
1979年,王小帅全家迁往武汉。武汉是个九省通衢的大都市,流动人口非常多,几乎每个外来者都要面临着现实的诱惑。是我们改变了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改变了我和你这样的困惑显得异常突出。王小帅质朴、执拗的性格跟精明、善于变通的湖北人有很大的差异。不过,江城的廓大和气派也让“贵阳人”王小帅大开眼界。王小帅在这里只生活了两年,可这两年给了他非常深刻的记忆,他的青春期是在这里开始的,他独自出门去远行也是从武汉开始的。一个人由少年进入成人世界,绝对不会是“花季雨季”,特吕弗的《四百下》、小栗康平的《泥之河》、侯孝贤的《恋恋风尘》、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包括陈果的《香港制造》都在反复印证相似的命题。1997年,王小帅在武汉拍摄了他非常重要的也是第一部在国内公映的电影《扁担·姑娘》(《越南姑娘》)。他把镜头对准了一个从农村来到武汉的少年,低徊的汽笛,鳞次栉比的街边地摊,繁忙的轮渡,包括潮湿的江雾,这些异常真实的影像进入了王小帅的视野。所有表象的东西被观照时,都可以闪现出它本身从没有觉醒的光泽,它已经由现实的物质成为精神世界的构成。电影的魔幻之处正在于此,它可以呈现,或者说接近人的精神世界。
王小帅在他的生命旅行中发现了这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