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之路
1981年,王小帅来到北京,成为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一名学生,四年当中,要成为一名画家的愿望与日俱减。80年代初,正是中国电影全面复苏的时期。通过绘画来反应自己对周遭世界季节和温度的变化,显然不再能满足王小帅。附中毕业的时候,王小帅没有继续学画,而是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这是1985年,当时的中国影坛。第五代导演正在全力出击,《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猎场扎撒》相继问世,这些影片震撼了被革命浪漫主义加革命现实主义熏陶的国人,也引起了世界对中国的兴趣。王小帅在电影学院,开始如饥似渴的观摩世界上最优秀的影片,安东尼奥尼、费里尼、阿伦·雷乃、小津安二郎都是他喜欢的导演。后来,他又对侯孝贤、北野武、阿巴斯的电影推崇有加。
电影为王小帅展开了一条银色旅程,而这一切来自于他生命最初的旅行。
处女作
第一部电影就是这样拍成的
不少误读王小帅的影片的人会认为这样的影片过于忧伤和绝望,《冬春的日子》里的画家刘晓东最后精神失常,而《极度寒冷》中的行为艺术家齐雷干脆放弃了生命。其实他们非常热爱生活,《冬春的日子》里简单反复的日子,仍然不时透露出隐隐的诗意,喻红在影片中突然凝视着镜头长时间的静默,将生命里本来就具有的那份虚无(生命的另一面可能是饱满)体现得令人震动,抒情而不滥情,王小帅用极其节制的方式来表现了他们的某种具有共性的压抑感和孤独,我们是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冬春的日子》这样单纯、简约,精神化的影片。该片被BBC评为自电影诞生以来的一百部佳片,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影片。这是中国导演的荣誉,也是中国电影的荣誉。《极度寒冷》的齐雷,绝不随波逐流,身体力行的介入他所从事的行为艺术,他是一个内里渴望人类情感又外在疏远人类情感的梵高式的人物。齐雷没有死于自己的行为艺术,而是死于自杀,表现的是他对“伪生活”的弃绝和对真实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