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认为调解工作可以让人感受到正义的存在——- 生活乱如麻 巧手解疙瘩- 本报记者 王赫岩(图)

2014/11/22 18:32:47 作者:open 来源:女物娱乐网
今年40岁的刘涛,是南开区华苑街新城社区的一名人民调解员。刘涛弄清楚了前因后果,提出调解方案:仁大娘每月拿出500元钱给杨某,在赡养问题没解决前,继续留在杨某处居住。

  本报记者 王赫岩

  今年40岁的刘涛,是南开区华苑街新城社区的一名人民调解员。刘涛认为,人民调解员这项工作,可以让无助者得到帮助,让更多人感受到正义的存在。记者来到新城社区时,一户居民正好来找刘涛,感谢她帮忙解决了问题。

  化解恩怨

  2012年7月6日,家住竹华里18号楼的仁大娘找到刘涛诉说她的经历。她早年丧夫,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儿子结婚时卖掉房子,用全部积蓄以儿媳杨某的名义贷款买了竹华里的房子,之后仁大娘就一直跟着儿子过。可儿子在2011年离婚了,房子给了儿媳。离婚后,儿子因炒股赔了,到外地躲债,其后仁大娘一直跟杨某生活,而杨某又天天撵她走。当天早上,杨某把她用的东西扔到楼道口,不让她进门。刘涛同情老人,找到杨某劝说。杨某提出:仁大娘的儿子现在外地,却不接走母亲,她容忍仁大娘住在这里,仁大娘并不领情,认为自己出了40万房款,住在这里很硬气,不但不出生活费,生病住院也要杨某给钱,并且总爱从外面捡垃圾,弄得家里很不卫生。

  刘涛弄清楚了前因后果,提出调解方案:仁大娘每月拿出500元钱给杨某,在赡养问题没解决前,继续留在杨某处居住。刘涛先是劝通了仁大娘,让她明白房子的归属及儿媳没有赡养义务的道理,又对杨某动之以情,希望她念在老人帮忙买房子、带孩子的情面上忍让一些。最后双方按照刘涛的建议达成了协议,矛盾得以解决。

  劝和母女

  社区居民朱老师今年80多岁,几年前她立下遗嘱,将云华里的房子留给小儿子,她的女儿得知后,不能理解母亲,多年不与她联系。朱老师很伤心。刘涛得知此事后,认为双方不该因为房子而伤感情。若上了法庭,非但不能挽回女儿的心,还会使母女关系恶化。刘涛找到了女儿,首先对她表示理解,又给她讲解了赡养老人的权利和义务,并用传统故事感动她,终于化解了这对母女多年的不和。

  助人有方

  社区的陈女士在60多岁时遭遇离婚,因难以面对打击,她整天以泪洗面,甚至出现抑郁倾向。刘涛知情后,没有一味对陈大姐进行劝说安慰,她更希望陈大姐能自己帮助自己走出阴影。有段时间,刘涛几乎天天去陪陈大姐说话,鼓励她出去散心,想说话的时候不要闷在心里,一定要找人倾诉。此后,陈大姐终于自己从阴影中走了出来。她告诉刘涛:“我知道你跟我说的很多都是大道理,但当时我就是需要有个人跟我说说道理。”现在陈大姐与孩子在国外生活,经常给刘涛打电话,说自己在国外过得挺好的。

  (本文视频请扫二维码观看)

  作者:王赫岩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