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下红雨来》 彩墨纸本 1985(中国美术馆收藏)
行走
历时五年、涉及80多个国家、千余家图书馆和博物馆的行为艺术
1996年中旬,徐冬冬进入了青藏高原的昆仑山脉,延绵不断的群山,紫褐色夹着赭色的山体落在天边,被微风抚摸着,一轮明月爬上了山脊,给那浩瀚静谧的天际带来了一丝明净。立于高山之巅,徐冬冬忽然感悟到,21世纪中华文化回归世界,不仅是中国人的事情,而且是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沉寂百年之后又一次地复兴,不仅因它自身的伟大,也是人类文明的需要。中华民族的复兴,表面上看是政治、经济的问题,最终还要体现在文化的认同。中华文化的智慧如何进入世界,是徐冬冬与山水对话后产生的最为深切的思考。正是在这种反思中,题为《阳光与和谐的梦想》的创作产生了。
“向世界500家著名图书馆赠《徐冬冬画集》仪式” 暨“阳光与和谐的梦想”行为艺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启动(1997)
《阳光与和谐的梦想》是一次历时五年、涉及80多个国家、千余家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大型国际性行为艺术。是以1997年出版的《徐冬冬画集》为创作载体,用现代行为艺术的方式放置到世界各地的图书馆与博物馆中,以达到东西文化会通的目的。
“阳光与和谐的梦想”行为艺术在美国休斯顿举行(1998)
“阳光与和谐的梦想”行为艺术在美国旧金山举行(1998)
1997年至2001年,徐冬冬的足迹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全球上千家文化艺术机构收藏了《徐冬冬画集》。此创作主要讲述的是,西方的文化所产生的文明充满着“阳光”,而东方文化的基础体现着“和谐”。徐冬冬所理解的和谐,不仅是人类社会,也包括宇宙间的万物,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他在创作中不断地宣扬,中华文化古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理论,应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而这一创作也充满着包容、仁义的态度以及“忧天下”的中国士人的情怀。
联合国副秘书长彼得罗夫斯基说,徐先生这几年的创作与联合国所提出的“文明的对话”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