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9月15日公映。女主角静秋的扮演者周冬雨,能否与巩俐、章子怡一样成为在影坛上闪耀的明星,还得由时间来检验。这位石家庄十二中学高三(8)班专修舞蹈的学生,因为高考前要参加艺术考试,在北京某院校舞蹈考试现场被剧组副导演相中,推荐给了张艺谋。小周同学的命运随之拐了个大弯。因为紧张拍摄,她放弃了今年高考。由周冬雨的选择,我想到了《西游记》中唐僧的扮演者徐少华。
跟周冬雨一样,徐少华也是幸运之星,二十出头,就被导演杨洁选中演唐僧,一炮打响。他把唐僧的吞多吐少、落落寡群、气定神闲的境界表演得非常到位。徐少华成了妇孺皆知的人物。1985年,演到中途,他因为要去拿学历,报考山东艺术学院,就离开了剧组。唐僧扮演者换成了迟重瑞,我记得汪粤也扮演了一段。徐少华放弃拍戏,报纸上也披露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看了那篇报道后说了几句话,大意是,一个艺术形象的成功,是几亿双眼睛在评判你,但一个学历,不过十几个人在评判你。所以应该三思。遗憾的是,徐少华大学毕业后,继续当演员,扮演了好多角色,但观众的认可度,再也没有超过“唐僧”。
由徐少华选择中止拍戏,参加高考,到周冬雨投入拍戏,放弃高考。看出二十多年社会观念的巨大变化。二十多年前,徐少华的选择肯定是经过仔细权衡的,包括他家人的参谋。也就是说,他放弃演戏,成为山东艺术学院的学生,值!他并没有感觉演个角色有什么了不起。倒是觉得“大学生”这个牌子值得羡慕,他要一圆大学梦。可是,现在不同了,周冬雨的选择,就说明了一切。年轻人出名的意识越来越早,有了名气,就有了一切,人的选择越来越实际。而学历,仅仅是个学历而已,有大学文凭的多了去了,又有几人为天下所知?时代真是不同了,不知徐少华看到周冬雨放弃高考的选择会作何感想?
周冬雨的选择,还说明了一点,大学的吸引力在降低。说实在的,现在的某些大学,确实让人失望。就我的目力范围,大学往往都建有新校区,新生多在新校区,脱离了原校区的环境,大学氛围大打折扣,在校园里不但看不到让人仰慕的名师,就连那些粗如水桶的参天大树也见不到,老师上完课,坐着班车就走了,不用说名师,就是那些非名师也都回到了“ 老校”。这是上的什么大学?而在老校区,起码能在晚上散步的时候,偶尔看到自己仰慕的名师身影,能从那古老的房子里感受到大学的独特氛围。诚如中国青年报的徐百柯先生所言:“上 4 年大学,一旦被简化为上 4年大学的课,大学的价值也就被抹去了大半。现实恰恰是这样:对于那么多大学的那么多新校区的那么多年轻人而言,有时我们不得不悲哀地承认,所谓心性的滋养,所谓人格的提升,奢望而已,那不过是课程流水线上的另外4年。”诚哉斯言!
还有,弥漫在某些大学校园里的浮躁气,官僚气,铜臭气,让人觉得那些大学不十分可爱。还有,极端的市场化、功利化,比如为了节约暖气费提前放的那个寒假,一放两个月,有的甚至还多。学生稀里糊涂地一年过去了,能学到什么东西,真让人打个问号。我不反对放假,但放假也该有个度,学生在校时间不能缺斤短两。
所以,对这样的所谓大学,不上也罢。我充分理解周冬雨的选择。主演《山楂树之恋》机会难得,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她这是遇到伯乐了。一个演员,一生能碰到最适合自己的角色,那是奇迹。就说徐少华吧,他对自己扮演唐僧情有独钟,我发现他的名片上除了“徐少华”三字外,就是他扮演唐僧的剧照。他出去演出,常常带着袈裟。我想,在年轻的时候,他肯定没有现在的感悟。
当然,如果周冬雨再有机会进大学门,还是不放弃的好,因为大学尽管有些不尽如人意,毕竟是知识密集之地,看不到名师的身影,但有自己的同龄人作伴,增加这样的阅历应该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你成功扮演了静秋一角,我想北京电影学院应该早就敞开大门了吧。学校很势利,但最终靠实力,靠魅力。
假如徐少华放弃高考,一直拍下去,会如何?我曾在两年前就此请教过徐少华,他微笑着说:一切随缘吧。你觉得怎样好就怎样。逄春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