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王全安在电影《白鹿原》拍摄现场
《白鹿原》作为一部小说,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注定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自1993年6月出版后,其畅销和广受海内外读者赞赏欢迎的程度,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所罕见。尽管在文学作品中,《白鹿原》已经领略了万千繁华,但将这一部慷慨激昂的民族史诗搬上银幕的过程,却充满了波折,是因为小说太过成功,还是因为剧本不好把握;是因为版权出现纷争,抑或是没有合适的导演……
“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这是小说《白鹿原》简短而又震撼的开头,平实的句子下面隐含着诸多的波澜壮阔和家仇国恨。小说在这样一个开头之下,为我们展开了一轴恢宏的、动态的、极富纵深感的关于我们民族灵魂的现实主义画卷。
《白鹿原》的成功,很显然不仅仅表现在小说领域。当这本书以它独特的魅力,打动亿万读者的时候,大家情不自禁地想要以立体的表现形式,看到小说里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站出来,现身说法地演绎发生在近代白鹿原上这几十年的家族争斗、爱恨悲情。电影,几乎每一个人都想到要以电影的形式将这部恢宏巨著表现出来,白嘉轩、鹿子霖、田小娥、黑娃,每一个人物都让人如此期待,甚至有人将这部电影誉为“本世纪最值得期待的一部电影”。
或许是一句谶语,陈忠实应该没有想到,他在小说开头的一句话,在预示了白嘉轩命运的同时,也预示了这部小说在走向电影过程中的波折。从1997年《白鹿原》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后,这部巨作,就在时间的淘洗中慢慢沉淀着经典的特质,作品一版再版,一直处于畅销和常销之中,被国家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被评为 “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入选改革开放“30年30本书”,一系列和《白鹿原》有关的艺术再创作活动此起彼伏:秦腔、话剧、舞剧、雕塑、连环画,甚至还有电视剧,但惟独在电影这个领域,屡屡经历波折。
导演难产 一剧经历几番波折
2002年,西部电影集团和原著作者陈忠实就签订了电影版权的终身协议,联手紫金长天传媒(集团)公司投资5000万元,想把这部巨著打造成片长150分钟左右的“史诗艺术巨片”。那时,厂长吴天明打算自己执导,后来几经波折,张艺谋、陈凯歌都曾成为导演人选,后来因为《图雅的婚事》获得威尼斯金熊奖的陕西导演王全安,在编剧芦苇的推荐之下,成为了导演的最终人选。可是真正将电影投入运作后,过程却很不顺利,到2004年才拿到准拍证,2005年年初剧本获得通过并立项,当时连主演都已确定,最终又因剧本改编和投资方产生分歧而搁浅,最大的问题还是剧本不能令导演满意。
2008年,在经历了种种风波,就在电影即将开拍之际,曾两度被圈定为该片导演的王全安,在与制片人面谈了两次之后却主动放弃执导权。一时间电影筹拍又出现了波折,当时的舆论界也是猜测四起。
处于关注中心的王全安表示,制片方计划该片于今年10月开拍,可如今剧本、演员等这些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环节都未落实,这令他无法接受。经历了6年超长时间的准备,却不得不如此仓促草率地上马,这不是一部具有如此广泛影响力的重要作品应有的结果。因此,王全安选择了退出:“我当初选择执导 《白鹿原》完全是出于内心的尊重,而退出执导《白鹿原》也是出自内心的尊重。”
事实上,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王全安与制片方之间在导演和制片方权力之间出现了分歧。对于当时《白鹿原》制片人反复强调的将采用制片人为中心的制片方针,王全安很不以为然。他表示,自己所在的西安电影制片厂一直有一个传统,就是最大限度地给导演以艺术创作的自由空间,即所谓的“导演中心制”,这也是世界各地制作艺术电影采用的主要方式。“制片人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当然有权采取适合自己的制片方式,但不能违背电影制作的基本原理。可以强调总体把握,但不能无视电影的专业性和创造性。毕竟,电影的想象和电影的实现之间,存在根本的差异。”王全安说。
因着这一变故,《白鹿原》的电影拍摄再度搁浅。这一耽搁又是两年时间。今年年初,西影厂在理顺了各方关系之后,终于确定由王全安执导《白鹿原》。出于对这部作品的热爱,出于一个陕西人的使命感,王全安同意了。8年来,《白鹿原》的执导权在张艺谋、陈凯歌、吴天明、田壮壮、王全安的手中转了一圈,最后又落到了王全安手里。
“陕西有陕西的特色,这特色是异地人学不来的。陕西的文艺作品自然也有陕西特色,也是别人学不来的。陕西民歌、陕西秦腔、陕西话、陕西民俗……无论哪一种,无论对谁,当陕西味扑面而来时,定是一种难以言表的特别,万味俱全,其中“烈”、“沉”、“憨”是三大主味,让人震撼、淋漓、心疼!这特色,“陕西娃”陈忠实的《白鹿原》是写出来了,电影《白鹿原》能否表现出来?或者能表现出来多少?
陕西娃王全安憋着一股劲,“这是一部三代人为之奋斗的电影,也是同行托付的重任,作为陕西人我责无旁贷,我将会尽最大诚意去拍摄,用朴实真诚的电影语言与观众沟通。”
剧本难产 小说的光环太耀眼
其实,从一开始,电影界的专家权威们对小说《白鹿原》能否改成电影就持审慎的怀疑态度,这恐怕是难产的上层原由。
据说,《白鹿原》改编成电影的难度之一,就是这部小说里没有核心人物。但有评论家立刻出来反对道,所有读过这部小说的人,“核心”的感觉是很强烈的,不仅有核心主人物,也有核心人物群,有核心思想,有核心亮点,从头读到尾!正是这种核心的东西让人震撼、让人难以放手、让人如随其中。电影和小说是有区别的,但在核心这里,已经不是电影和小说的区别,而是官方原则和民间现实的区别,而是上层与***的区别,而是意愿与真实的区别。如果没有这种区别,那就好办多了,田小娥不就是核心人物吗?中国妇女命运的典型代表——为什么不可以成为电影最好的核心人物?追求欲望的解放为什么不可以成为人性亮点?一定要革命胜利让她有了大觉悟、大功绩、大团圆才行?一定要从灰色悲惨中跳到红色希望中才行?
还有人说,长篇小说不适合于电影创作,不适合于拍电影,而《白鹿原》这种小说是“非常不适合”的。小说涉及60多个人物,跨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电影有限的时间容量里,很难透彻地展现小说原作的精神。如果剧本不能够把握住小说的内在实质,不能够把小说的内容很好地浓缩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里面,那对小说也许是一种破坏。导演王全安也说:“《白鹿原》小说是很重、也很大的一部著作,内容繁多,而电影只有两到两个半小时,因此要节选。在这点上,我们选择的是适合电影表达的部分。小说改编最大的难度是把作品压缩在两个半小时,还要保留原著的气质和精髓,这个最费思量。如果剪掉那么多,还能不能维持原著的精神?在做与小说的关联性以外,我还要考虑怎么改得好看,怎么满足大众口味。”
2010年,就在电影已经准备开机的时候,来自专家的质疑仍然不断。“人物塑造没有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原著,删除白灵和朱先生这两个重要人物角色降低了故事的丰富性,保留下来的白嘉轩、白孝文、黑娃、鹿兆鹏等人物形象也不够饱满。比如鹿兆鹏,这个人物是陈忠实笔下有巨大突破的人物,而剧本中他基本上只是一个符号……”另外,以田小娥和3个男人的关系为情节主线,花过多篇幅描写血腥和性的场面,也是专家们批评的另一重点。专家们认为,选择爱情做主线,有戏剧冲突是可行的,但爱情主线必须和每一个人物的性格连在一起,不写出来田小娥性格的复杂性,不写出来这样一个女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社会对她的戕害,这就失败了。
其实对于从小说到电影,观众心中也有自己的标准,西安资深影迷黄小好说:“毫无疑问,等《白鹿原》拍成电影上演后,观众去看的心理诱惑是脱不开‘陈忠实’这三个字的,也脱不开《白鹿原》这小说名字的,你拍得好不好,观众说了算,卖出的票数说了算,权威呀专家呀什么的都得靠边站。对看过《白鹿原》的观众来说,你拍得成功不成功,只能是观众边看边比较小说,比较感觉,比较震撼度,像小说,就是成功,不像,就是失败,比看小说还过瘾,就是成功,没小说过瘾,就是失败,说其它的全是扯淡。”
角色难产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白鹿原》
9月9日下午,几经波折的电影《白鹿原》在北京首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开机,导演王全安携8大主演张丰毅、张雨绮、吴刚、刘威、段奕宏、郭涛、成泰遷、李梦以及幕后重量级制作团队代表:美术指导霍廷霄、德国摄影师卢茨整齐亮相。王全安透露,影片将全部采用陕西话对白,目前8位主演正在集体练习对白。
由于小说的深入人心,对于小说中的角色,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像。其实早在开拍之前,关于小说中的主要角色,不管是媒体还是观众都给予了很大的猜想。除白嘉轩、鹿子霖、鹿三的扮演者确定为张丰毅、吴刚、刘威外。原著中,田小娥、白孝文、黑娃、白灵、鹿兆鹏、朱先生都是很有分量的人物,他们在电影中的戏份自然不会少。
早在2005年王全安第一次筹拍《白鹿原》时,就有消息称成泰遷是王全安钦定的男主角,而成泰遷本人也表示“对剧本很感兴趣”。时隔多年,《白鹿原》再次开拍,成泰遷依旧是众多影迷心中出演白孝文的不二人选。他曾凭借电影《世界》和《海鲜》多次斩获国际大奖,最近又在张艺谋新片《山楂树之恋》中出演静秋的老师。其内敛含蓄、老道洗练的表演张力,被影迷逐渐认可。
原著中,白孝文在女人和大烟面前迷失自我,背信弃义,但最后却当上了滋水县县长,可谓是典型的“投机分子”。有网友评价,成泰遷的气质和形象与白孝文不谋而合,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众多网友支持。
至于黑娃,观众对其的兴趣最大,这是一个经历大起大落的人物,充满个性又有很大的悲剧性。他一生当过长工,做过土匪,闹过革命,又投身军营,后又成为朱先生最后一名***。临近西安解放,他却被自己最熟悉的白孝文处死。尤其是他与田小娥之间的故事,很富有传奇色彩。最开始这个角色传出由孙红雷出演,但一直未被片方确认。不过总的看来,黑娃身上的各种特点,尤其是当土匪的狠劲,对出演过众多狠角色的孙红雷而言,还真有那么几分神似。不过后来也有不少观众认为,曾经出演过电视剧《关中匪事》的凌潇肃,也很有演黑娃的潜质,而且他又是西安人,属于很精干的那一类型。
朱先生是陈忠实原著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个人,他教书习文修编县志,却又不是一个纯粹的迂腐书生。书中评价“这个人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奇事逸闻,全都是与人为善的事,竟找不出一件害人利己的事来”。更为神奇的是,他还能准确地预知几十年后的事情。关于他的角色,众多网友将实力派演员陈道明推为首选。有网友评价:“陈道明演技精湛,可以胜任多种角色,再加上陈道明身上儒雅的气质也符合朱先生形象,因此有理由相信,陈道明可以很好地驾驭这个 角色”。
被称为“能让所有男人乱性”的女主角田小娥,是小说中个性最鲜明、也最具有争议的一个角色,关于她的扮演者,猜想最为丰富,候选人也最多,不管是当红的章子怡、范冰冰,还是因为《色戒》一炮而红,后又淡出大家视野的汤唯,都被传有出演的可能性。而对于真正的扮演者,不管是导演还是制片方都三缄其口,直到影片即将开机之时,才公布由山东姑娘张雨绮出演田小娥。
导演王全安表示,田小娥虽然对男性有广泛的吸引力,但是内心是一个健康的人,天生吸引人这一点是演不出来的,“张雨绮的美感与生俱来,也十分天然独特,她面临最大的挑战是能不能成为一个地道的陕西农村女人。”一向时尚的张雨绮坦承自己当初也不太有信心:“其实现在我觉得,土气不是这部戏最终想表达的。它那种文化的厚重不是土气或者农村就能代表的。我要努力克服这个误会,踏实拍好这个角色。”对于大家最关注的电影尺度问题,王全安说:“尺度对我来说向来不是问题。《白鹿原》小说中,关于人的欲望我都理解和接受,我们应该尊重。因此在表达上会很体面、得体,会尽量既真切又得体。我在和陈忠实老师聊这个片子时,他对改编并不干涉,但他告诉我很多重要的东西。他说《白鹿原》写的是心灵苦难史。我想我们应该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这里,一个民族的心灵苦难史。”
“关于电影的角色,每个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猜想,但是当电影出来以后,这种猜想马上就变成一种印证,一种电影角色与自己心中角色的印证,这种印证有3种可能,一种是差别很大,与自己设想的角色或者演出简直南辕北辙,一种就是完全吻合,和自己的想象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最后一种可能就是影片中的角色和自己想象中的角色不一致,但影片中的角色完全征服了想象中的角色,并最终取代自己心中的角色,而成为一种永恒的银幕形象。毋庸置疑,对于一部电影的选角,最后一种是最成功。”民间电影研究者黄小好对于电影选角给出了他的看法。
2006年5月,话剧《白鹿原》曾被搬上舞台并在北京连续演出29场,场场爆满。濮存昕、郭达、宋丹丹传神地演绎出剧中主角白嘉轩、鹿子霖、田小娥的风采,一张大幕一拉到底,全场的情节转换、人物命运发展节奏非常快,让观众常有目不暇接之感。白鹿两家几十年的恩怨纠葛、陕西关中农村近50年的变迁史,被浓缩在舞台上的两个半小时内,展现得生动逼真、活灵活现。这是《白鹿原》在走出小说形式的第一次成功。作为电影,我们期待的无疑更多。
王全安在开机发布会的现场也不由感慨“责任重大”,他解释说:“《白鹿原》一直广受关注,改编电影的技术难度很大。从吴天明开始,很多导演都有这个愿望,现在这副担子交到我手里,真的是重任在肩。”不过最后他还是调侃着说:“我还年轻,能扛得下来,体力活也能吃得消。作为咱陕西人,就是啥都不说了,好好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