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西洋派《兔侠传奇》《肩上蝶》 “创新”共“山寨”一色?
1995年,当今最为著名的电脑动画公司之一——皮克斯(Pixar)出品了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三维电脑动画电影长片《玩具总动员》(Toy Story),惊艳全球。以三千万美元的投资,在美国本土狂收一亿九千二百万美元,成为当年美国电影票房冠军,全球票房高达三亿六千万美元,正式宣告美国动画电影进入三维电脑动画时代。而皮克斯制作的第一部动画短片《顽皮跳跳灯》(Luxo Jr。)中的主角“跳跳灯”也成为了最为影迷们熟悉的三维动画人物之一——每一部皮克斯电影的片头都有它的身影。
正在上映的国产电脑三维动画电影《兔侠传奇》、“真人+三维动画”电影《肩上蝶》中的动画场面,无论从场面、人物造型还是动画风格都能看到较为明显的“好莱坞师傅”的影子。
《兔侠传奇》一上映便被指“山寨”《功夫熊猫》
《兔侠传奇》
“拿来”指数:★★★★
可看度: ★★★
看点:号称媲美好莱坞的3d动画技术、代表国产动画最高技术水平
《兔侠传奇》紧接在“师傅”《功夫熊猫2》之后上映,确实“勇气可嘉”。同样的中国元素、功夫题材、3d动画——想让观众不比较都难。从制作水平来讲,《兔侠》确实可算是国产动画里程碑式的作品,虽然海报发布之后被质疑有“山寨”之嫌,但预告片中所展现出的影片的品质无疑给所有关心国产动画但屡屡被“雷”的观众们打了一针强心针——实实在在的3d动画人物、国产动画里从未见过的毛发的质感、复杂的运镜、剪辑和打光。
乍一看,确实“媲美”好莱坞,但“媲美”好莱坞毕竟不是好莱坞,差在哪儿呢?问题主要出在“毛”身上——预告片里毛茸茸的兔侠、山猫着实让人饱了眼福,但看了正片之后不难发现,原来除了仅有的几位主角“荣幸地”有了“毛发的质感”,配角和群演一律光秃秃的——没毛!看上去跟10几年前常见的塑胶玩具类似。当然,可以理解制片方为了控制成本而让影片在艺术上做出了一定的牺牲,但整部电影里,经常在同一个画面中,“惊现”有毛的动物和“被没毛”动物***相处,对观众来讲确实是不小的困扰。另外,如果仔细观察也不难发现毛的长短也有讲究,《功夫熊猫》中的“毛发”较长,《兔侠传奇》中的毛发则教短,前者较密,后者较稀疏,哪个制作难度大自然不必赘述。
除了“毛发”之外,衣物的质感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前者能看到布的纹路,后者看上去质感更接近橡胶。另外,人物说话的口型也基本没有与台词匹配起来。但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灯光”做得较好,看不出太大的问题,从字幕中“灯光”部分长长的名单也能看出确实在这一方面下了功夫。3d效果方面基本及格,有几个镜头明显能感觉到是为3d而拍,但戴上3d眼睛看兔侠那张长满了短毛的脸,除了特写以外基本上也看不出什么毛了,就是一团雾,反而更像2d。其它无论如何,第一次能在大银幕上看到一部3d动画电影的演职员名单里各种美术部门及工种的名称是用中文表述,只这一点便足够让人欣慰。
除此之外,影片的故事较为老套,人物的个性也比较扁平化,台词方面较以往动画片更灵活幽默,比如加入了网络用语“有木有”、恶搞了灰太郎的“我还会回来的”、偶尔还蹦点英文和日文,总体上达到了春晚小品类节目的平均水平。
《肩上蝶》中的3d动画非常“抢戏”
《肩上蝶》
“拿来”指数:★★★★
动画部分可看度:★★★★★
看点:真人与3d动画的互动、“卖萌”的昆虫与爆笑台词
《肩上蝶》并非国内首部真人+3d动画的电影作品,在这之前,香港有大名鼎鼎的《老夫子》、《长江七号》,国内也有曾名震一时的儿童电影《宝葫芦的秘密》,但本片的表现依然不俗。由于前有沸沸扬扬的“剪辑门”、后有发行方未与主创协商单方面取消一切首映活动,该片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宣传,很多人以为就是一部加了较多特效的文艺片,而事实上3d动画占了片中的较大篇幅,且本片动画的部分完全由香港制作公司包办。
影片真人的部分剧情过于“清汤挂面”,动画的部分则“惊喜连连”,甚至有人评论“如果《肩上蝶》拍成全动画就完美了”片中的3d动画仅就制作上虽算不得完美或技巧高超——至少纯从技术角度应不及《兔侠传奇》,但诚意十足,好玩也好看,为影片增色不少。对于一部制作上投资6000万的电影来说,已算是交足功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在动画人物的塑造和台词对白上十分“惊艳”,两只小配角昆虫——蚱蜢和瓢虫性格既搞怪又爱臭贫,既可爱又绝不庸俗,幽默感十足,一张嘴就是“笑点”!至于动画情节里所涉及的例如动物会嫌人脏病菌多、人类接触的动物会受到歧视、每种蝴蝶有不同的“蝶道”等,精细之处令人不禁联想起《虫虫特工队》,至少从动画电影的观念上已“与国际接轨”,相信技术上的问题只要再追加投资不难解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2d动画的部分,因故事饱满、画风简洁生动,也颇为出彩。
【叁】产业透视 国产动画电影路在何方?
毫无疑问,从影片本身的质量来看,四部影片都可算得诚意之作。虽风格各异,但都在自己的类型和领域里迈出了或大或小的一步,虽然并没有“拿来”国外动画电影的精华,但至少这次“拿”到的这些“皮毛”,已经足够让国产动画电影的面貌焕然一新。
国产动画“战胜”自己 败给市场
国产动画电影誓要用品质为自身正名,但早已被国产动画伤透了心的观众是否能领情?情况却不容乐观。《肩上蝶》由于影片本身存在种种宣传上的问题,票房一直不温不货,片中的3d动画也极少作为宣传点出现在观众视野中,加上看过影片的人本就不多,引发的讨论自然有限,颇为遗憾。而后,在几部动画片中率先上映的《魁拔》成了今年暑期档的一个现象级事件。从现在的票房状况看,它的失败几乎不可避免(上映第一周只有130万左右票房,7月14北京地区只有36家影院共排67场,平均一家影院不到两场),对于一部对外声称投资达到3500万的影片来说,这肯定不是一个满意的结果。但由它引起的网络等媒体上动漫粉丝自发掀起的种种热烈讨论、推荐,已经形成一种“魁拔现象”,但这更让它蒙上一层悲剧气质。其气魄,不可谓不悲壮,值得钦佩却更让人深思。
只注重影片本身品质,不考虑市场实际情况,注定要付出代价——国产动画观影群体本身还尚未成气候,《魁拔》却直接指向动漫迷这一更小的二级市场,加上影片名字本身就较晦涩,无疑给观众造就了一重又一重的壁垒。而相比之下,《藏獒多吉》所指向的观众群便广阔许多——下至7岁孩童、上至70岁老人,大概都能被影片中淳朴的温情所感动。但西藏题材对观众来讲毕竟生僻,容易将此片归类为“艺术动画”,票房前景亦不容乐观。《兔侠》作为几部电影中投资最大、最具“大片”相的电影,加上有明星阵容做配音,宣传所覆盖到的人群应大大超过其他几部影片,但影片本身故事较低龄化,吸引成人观众有困难,上映后的表现依旧不佳。《赛尔号》有网游称号,能否复制《喜羊羊》的成功模式,有待市场进行考研。
“拿来”是为“走出去”? 政府补贴成诱因?
几部电影出身渊源不同,但作为产业中的最终产品,其目的在获得国内认可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目的便是“走出去”。“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在如何渡过国际动画市场这片蓝海的问题上,《魁拔》、《兔侠传奇》、《藏獒多吉》分别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制作《魁拔》的青青树动漫公司,曾经做出第一批国产TV动画、做过10年的海外动漫代工,最终在国家支持动漫发展的大政策下,走上原创动漫之路。这也是许多民营公司的共同模式。
《魁拔》上映后,许多观众和业内人士质疑青青树的发展策略。这个号称要用五部剧场动画,和一百多集TV动画才能讲完的故事,却没有先用TV版动画预热,培养观众,而是把剧场版先行推出。这种做法的一个后果就是,院线经理们没有勇气让这部没有“广大群众基础”的《魁拔》成为暑期档主打影片。
然而,此种策略之后,却隐藏着国产动画面临的残酷现实。目前,国内电视台收购动画剧集的价格仅有100元~200元/分钟,远远低于动画的制作成本。而国际市场的标准折合人民币是1000元/分钟,这种价格才能让《魁拔》这样质量的动画盈利。此外,作为北京政府扶持动漫的一个政策是“走出去工程”,只要你的作品可能进入国际电影节或者国际市场,政府就会给补贴。这也是《魁拔》这样带有国际化风格的国产动画出现的原因之一。
《兔侠传奇》作为国家扶持的重点项目,更像是“奥运会开幕式”一样的国产动漫秀。宣传上,《兔侠传奇》将自己与“**”《功夫熊猫》对立并置,《兔侠传奇》自然而然的将自己与《功夫熊猫》这一标杆放置到同一平台,供人们讨论。这一方法虽然讨巧,但无疑取得了效果,《兔侠传奇》最终在3D的成画效果上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虽然离真正的“国际标准”尚有距离,但显然已经前进了一步。
无论资金实力,还是制作阵容,这部作品似乎都像前几年的国产大片,试图把目前国产动漫界的优质资源都归拢到一起,无奈没有达到“挫堆儿效应”。可见,这个模式仍处在“路漫漫兮”的阶段,需要业界同仁的“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