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遥》海报
女物娱乐讯 最新一周的内地票房揭晓,姜文继叫好叫座的《让子弹飞》后的新作《一步之遥》未映先火,无疑是年度最受期待的影片之一,但首映后便是争议、批评不断,首周四天仅收约3.4亿,随着第二周《智取威虎山》、《微爱》等影片的上映恐怕难有太大的作为。而上映第三周的《匆匆那年》再收9700万,累计近5.5亿。
表1:内地票房排行榜(2014年12月15日-12月21日)(单位:万元) | |||
---|---|---|---|
名次 | 片名 | 本周票房 | 累积票房 |
1 | 《一步之遥》 | 33300 | 33300 |
2 | 《匆匆那年》 | 9700 | 54700 |
3 | 《我的早更女友》 | 5900 | 14820 |
4 | 《太平轮(上)》 | 2000 | 17970 |
5 | 《撒娇女人最好命》 | 1400 | 22483 |
6 | 《鸣梁海战》 | 1100 | 2440 |
注1:数据取自于《中国电影报》官微。 |
新片:《一步之遥》不如预期
每年的十二月都是电影市场最火爆的时期之一,特别是圣诞节前夕,这也就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每年都会有数部不同类型的作品瞄准了这个档期,而今年的焦点之作无疑是姜文的《一步之遥》及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其中《一步之遥》已经于本周时上映,但票房、口碑都不如预期,恐怕上映前的预期20亿的最终票房,只能降低到10亿为目标了。
影片《一步之遥》根据上世纪二十年代轰动一时的北洋阎瑞生案件改编,讲述马走日为了帮助武大帅的儿子武七“花钱”,而举办了一场全球性的花都选美,在马走日与同伴项飞田的暗中操作下完颜英第三度获得了冠军,但不久也死于非命,马走日则成为了犯罪嫌疑人,潜逃两年后终于被抓;而武大帅的女儿武六对马走日情有独钟,并坚信马走日是无辜的,于是想方设法要营救出马走日,甚至找来武七、项飞田、武大帅等帮忙,只是几乎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打算……很明显的,影片虽然是取材于真实事件(影片中也通过媒体或“片中片”的方式诠释了阎瑞生事件),但并不拘泥于事实,而是经过了多元化的艺术性改造,变成一部具有非常浓烈的姜文色彩的娱乐片,也是一部仅属于姜文的娱乐片。
当年的《让子弹飞》的市场成功,制片人马珂曾经总结出主要原因之一是铺天盖地的宣传发行攻势,而这部《一步之遥》也不例外,但是声势浩大并不一定能有效的转化为观众的入场券。以“从电影市场的角度说说电影产业”为自我简介的李东,便在微博上说明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成绩不佳在发行:1、对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差;2、释放剧情解读,引导观众工作几乎没做;3、虚报票房引起反感,事与愿违”,这个看法概括出影片在发行方面的问题所在。第一点来看,针对的是十二月上旬的审查没通过而临时延期首映礼,再加上首映后的口碑不佳时,缺乏有力的引导;而部分观众对于影片的大杂烩也发出了“看不懂”的声音。
至于第三点,虽然说零点场、首日场虚报票房已经成为了各大宣传公司的常见手法,但《一步之遥》的夸大,增加了部分观众的反感。影片在18日的零点场全国放映2910场,观影人次约15万,票房680万元,但部分新闻稿有意的把零点场数据写成“1780万”,夸大了一倍多;而首日票房虽然不足8500万,但各大新闻稿纷纷称为“9780万”甚至“近亿”,这使得实际数据公布之后,进一步引起了部分观众的反感,再加上口碑上的两极化,影片的首周成绩远远不如预期。更何况,就其首周来看,影片周四首映日约7600万,周五时按理说会比周四高,但仅约7200万,周六时涨至约1亿,但周日又跌至约7500万,这使得影片的首周票房仅约3.5亿元,最终恐怕只能以10亿为目标。
旧片:《匆匆那年》冲刺6亿,《我的早更女友》大跌
尽管姜文的《一步之遥》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叫好叫座,但依然对先前上映的作品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影响,甚至部分影片也已经趋于下画,虽然可能只是上映一两周。数年前内地银幕还仅是几千张时,曾经有过《三峡好人》、《满城尽带黄金甲》及《伤城》的银幕数量之争,如今内地银幕已经超过了2.2万张,按理说有足够的容量可以容纳不同类型的作品同期上映(一个明显的对比是近期的香港市场,虽然只有约200张银幕,但是既有《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博物馆惊魂夜3》、《超能陆战队》等较大规模的上映,也有《青龙》等小众电影),只不过几乎所有的影院的都尽可能的给予《一步之遥》排片,无形中压缩了其它作品的空间。
而在《一步之遥》的冲击下,张一白的《匆匆那年》第三周时下跌了约六成,但累计已经将近5.5亿,还能再收数千万;而延期至“双十二”上映的都市爱情片《我的早更女友》则也受到很明显的影响,再加上口碑的不佳,第二周时下跌三成,已经无缘于2亿,倒是周迅与黄晓明主演的另一部都市爱情片《撒娇女人最好命》已经累计约2.25亿。
另外,韩国战争片《鸣梁海战》第二周时再收1100万,累计近2500万,与其在韩国本土的叫好叫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反映出韩国电影在内地市场的水土不服。
(阿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