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蔡晓玮 编译
上周末,叛逆的猿猴们仍然坚守住了北美票房的王座,然而,相对于新来乍到的南方女佣们,猿猴们的优势并不大。在上映的第二个周末,《猿族崛起》收获了2750万美元的票房,总票房已经超过了1亿美元;而聚焦上世纪60年代美国密西西比黑人女佣们的民权运动的新片《帮助》则以2550万美元的票房紧随其后,这部由梦工场制作迪士尼发行的影片从上周三首映以来已经获得了超过3540万美元的票房。
事实上,《帮助》的票房胜利也得益于最近一窝蜂上映的以男性观众为目标观众的众多影片。比如《死神来了5》,虽然是该系列中第一部登3D银幕的,但却以区区1840万美元票房屈居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第三位。此外,由杰西·艾森伯格主演的动作片《惊魂半小时》,虽然祭出有“最性感的极客宅男”之称的艾森伯格并让其转型饰演被胁迫参与抢劫银行的比萨快递员,但开画票房只有1300万美元,目前排在榜单的第五位。更为悲惨的是此前被一致看好的用3D技术展现演唱会的《欢乐合唱团》(GLEE)甚至没有挤进前十。
在榜单之外,另一部纪录片的小范围上映也颇受瞩目,这部聚焦史上最成功的赛车手的影片在有限范围进行放映即收获每家影院33028美元的平均票房,表现可谓不俗。
《帮助》:玫瑰色的黑白之争
《帮助》改编自凯瑟琳·斯托克特2009年出版的同名小说,这本小说自出版以来畅销不衰,已经在35个国家发行。这本小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叙述方式。在美国,曾经有过一部聚焦上世纪60年代民权斗争的最为权威的纪录片,长达14个小时,名为《Eyes on the Prize》。在这部由亨利·汉普顿执导的纪录片里,对对这一运动所知不多的活动参与者和主导这一运动的领导者如马丁·路德·金等一视同仁,给予了同样的重量。在小说《帮助》里,这种叙述方式也同样存在。作家斯托克特聪明地选择了三位对象来展开这个故事——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白人女作家和两位黑人女佣,女作家试图说服女佣们将她们身上发生的种种故事告诉自己,因为她认为歧视不仅仅意味着被剥夺受教育和选举的机会。斯托克特花了5年时间写作这本小说,在书中通过三位女性的视角来浓缩地展示1962年的密西西比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由此引起的情感激荡。她笔下的黑人女佣说着当地方言,这一冒险之举却为小说增色不少。
泰特·泰勒是斯托克特自小的玩伴,也是《帮助》电影版的编剧和导演。在电影版中,泰勒颇为聪明地保留了黑人女佣之一——奶妈艾比琳的独白,影片从她的独白开始并且贯穿整部电影始终。不同的是,艾比琳的独白是从身为新自由主义者的女作家斯琦特回到家乡开始的。而在书中可谓和前两者“三足鼎立”的另一个声音、女佣米妮的戏份则明显比前两者少。《纽约时报》对此评论称,“这就是好莱坞电影和小说的不同”。此外,对于这部影片糖果般的色调,媒体也颇有微辞,《纽约时报》称正是这种玫瑰色调和对于美国南方纤瘦的白人美女的描绘掩盖了真正的现实和暴力。在这部影片中,实际上并未出现和黑人女佣们切身相关的暴力行为,而民权运动也不过是一个背景。在这场运动中曾经真实发生的暗杀事件成为电视里遥远而无关紧要的新闻场景,而事实上,1963年马丁·路德·金所领导的伯明翰民权运动游行曾经遭受残酷镇压。在影片中,唯一的一次暴力行为发生在米妮身上,但只是她遭受了没有露面的丈夫的毒打。《好莱坞报道》则称这部电影在题材的选择和演绎上毫无新意,但却对片中的两位黑人女星的表演赞誉有加。
《塞纳》:“车神”纪录片受追捧
在主流院线以外,一部描写有“F1车神”之称的赛车手艾尔顿·塞纳的纪录片也令人印象深刻,收获每家影院33028美元的平均票房。
塞纳或许是史上最伟大的赛车手,人们把舒马赫称为“车王”,却把塞纳称为“车神”,在1994年塞纳以身殉赛,终年34岁。这部长达3小时的纪录片记录了塞纳精彩的一生。作为一个巴西人,却从事着由欧洲人占主导地位的赛车事业,塞纳可谓腹背受敌。一方面,在赛车场上,他不得不和自己的宿敌法国赛车冠军阿兰·普罗斯特竞争,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对赛场之外的政治因素设防。
而这部影片的单影院平均票房成绩让其成为今年北美纪录片票房排名第二的影片,仅以几百美元之差位于《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之后。《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是部聚焦纽约街拍大师比尔·坎宁汉姆的纪录片,在3月上映之时取得了33677美元的单影院平均票房。
《塞纳》的发行人约翰·斯罗斯告诉《综艺》杂志:“而不论是从票房还是口碑来说,这都将是一部成功的影片。从此前试映时的成功就可以证明这一点。让我们尤其惊讶的是,这部电影对于女性观众的吸引力比对于机械男更大。这并不是一部适宜运用寻常的市场营销手段来进行宣传的影片,所以,我们对这种口口相传十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