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润发1974年考入无线电视(TVB)第三期艺员训练班,无线电视台(TVB)的造星的途径有两个,一是“港姐”选美大赛,二是举办艺员训练班。前者最成功的例子有张曼玉,后者有的是影视明星,有的是著名导演和监制,像之后接连主演连续剧《狂潮》、《奋斗》、《网中人》、《上海滩》、 《千王群英会》、《笑傲江湖》、《苏乞儿》、《亲情》的周润发。评价 从无线电视台港剧中的小角色开始慢慢跃上大银幕,20多年的从影时间,发哥至已演过超过60部以上的电影,成 绩斐然。跟成龙所不同的,周润发不是靠拳脚打进好莱坞,而是以精湛的演技、迷人的亚裔男性风采,获得了全世界观众的青睐与肯定。周润发是首位被列入中学教科书的演艺界人士。
周润发:一个时代的坐标和所有伟大的影星一样,周润发印证了一个时代,一个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风衣墨镜、冷血双枪、阳光微笑,都封存胶片之中,当我们回首寻望的时候,发哥已被刻为一个时代的坐标。
周润发对香港人来说极具代表意义。他曾演出的角色如许文强(上海滩)、邵华山(狂潮)、木咀辉(新情)、船头尺(秋天的童话)、Mark哥(英雄本色)及高进(赌神)等等,无不深入民心街知巷闻,及至全球华人社会对周润发这名艺人都十分推崇。
周润发不单是伴着香港人成长的朋友;他不断努力,突破自己成就的精神,可说是香港人的化身。虽然他近年专注美国拍摄西片,但亦不忘致力推广香港,今年他就为香港旅游协会拍摄宣传片,同时亦身体力行,常于会见外国传媒时大力推介香港。
周润发生于香港,十七岁参加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艺员训练班,后签约成为正式演员,周氏凭着个人的才华和对演戏的热诚,几年间便成为家传户晓的电视红人。一九七六年开始踏入电影圈,屡创佳绩。近年晋身荷里活,事业更上一层楼。
周润发多年来努力不懈,当中包括《上海滩》、《胡越的故事》、《等待黎明》、《英雄本色》三集、《龙虎风云》、《赌神》两集,以及《阿朗的故事》等。他的电影十分卖座,深受广大观众爱戴,周氏凭着出色的演技,分别囊括了两届金马奖的[最佳男主角奖]的荣誉。其首部荷里活电影《血仍未冷》于九八年正式上映。最近周氏正与荷里活著名女演员茱迪·科士打(Jodie Foster)合作其另一出荷里活电影。
周润发的成就享誉国际,一九九七年周氏获新加坡CineAsia颁赠[跨越年代成就奖]。次年,芝加哥市长把一月十二日命名为[周润发纪念日],以表扬他对电影业的贡献。除电影事业外,周润发近年亦活跃于公益慈善事业,全力推动保护环境,更多次以香港大使的身份,帮助推动香港的工商及旅游业务。周氏曾在香港演艺学院就影视事业有关的课题演讲并作交流切磋,并于一九九九年荣获该校颁授院士荣衔。
周润发的童年是在南丫岛度过的,发仔形容这段生活是“虽苦犹乐”。他的爸爸是海员,每年只回家一次,发仔大部分时间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当时家里很穷,周润发就帮妈妈养鸡、种田、切菜喂猪,有时还用小竹筐盛着茶果、凉粉、木瓜等上街去卖。最使发仔开心的是常和岛上小伙伴一起无忧无虑地嬉水、钓鱼、到田里偷东西吃。周润发回忆当年:“那时生活很艰苦,一块萝卜、几块猪油渣,就可以吃一碗饭。但穷得很开心。”
发仔妈经常到人家家里去帮工,为了便于照顾年幼的发仔,每逢妈妈换东家,发仔便要转往雇主家附近的学校就读,经常因转学而留级,所以周润发说自己的小学阶段念来念去念不完。1967年,周润发原在旺角某劳工子弟学校读书,当时恰逢大际“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也影响了该校,他妈妈怕儿子和人家一起去闹事扔石头,于是就转到调景岭的鸣远小学,12岁的发仔初次离开妈妈当了两年寄宿生,那些日子里周润发可是“男儿有泪天天弹”。回忆儿时情景,发仔笑眯眯地说:“我怕被人笑,总是趁着洗脸的时候哭,让人分不清是泪是水。”他还得意告诉别人:“那时候自己洗衣服,好干净哦。当时每次阿妈给我钱交学费,我总是将钱放进袜底,进了学校大门才拿出来,因为有很多人敲诈小学生。”
上中学后,他每年暑假都去打工。第一年在电子厂负责电路板安装到收音机里,每天才几元工资;第二年做包装;第三年则把一只只三极管放在电压器试验。周润发说:“我现在视力不好就是那时得来的,不过每个暑期赚200多元,前后交了五个女朋友,收获也不错吧。”学生时期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发仔的成长和演艺成就奠定了基础。语录 1.“之前天后庙有火烛,现已重新开光,而未有发电厂之前,这里的空气很清新,海鲜又多选择,还有著名的茶果及豆腐花;虽然出了一个张保仔,但其实他是好人,并非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