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风云榜论坛畅谈内地流行乐前景

2012/3/26 10:06:40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2003年,宋柯涉足无线业务,“当时中国移动希望我们授权给他,我认为这是一个机会,所以后来离开华纳,创办太合麦田。宋柯:我虽然说“唱片已死”,但唱片只是一种产品形式,音乐工业里一种非常小的传统形式,它死掉并不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张亚东当年说,“所有人都以为我有钱,但我真的没钱。”内地流行乐坛的高投入、低回收让包括张亚东在内的很多音乐人萌生退意。宋柯曾提过:“中国的唱片行业,最高的时候就没有到过15%。”但就是这个不到15%利润回报的行业,却也有人苦苦维继。

  这是一个危机与生机并存的时代,在如今的内地乐坛,有人绝望退出,有人等待抄底。晨报记者采访了第五届东方风云榜论坛的三位嘉宾宋柯、卢中强和沈黎晖,谈谈他们眼中,流行音乐行业到底路在何方。无论如何,那个唱片公司靠卖唱片叱诧风云的时代,是一去不返了。

  宋柯

  就算唱片死了,还有其他介质

  中国音像协会唱片工作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晨报记者 徐宁

  在业界,宋柯时而像愤青一样炮轰着,时而又像个商人,强调自己除了管钱“不是个很重要的人”。他担任了四年东方风云榜论坛的评委,从业16年,每次都在貌似漫不经心的语气中传达出耐人寻味的话语。前段时间,太合麦田搞一个聚会,那些离开的员工都回来了,这些人到别的行业干得都挺好。看着这些人才,宋柯不禁感叹:音乐行业真是留不住人才,连自己都开烤鸭店了。

  时间退回到16年前。在宋柯正式进入唱片业前,他留学美国,做过期货,卖过珠宝。之所以做唱片,纯粹是被“高晓松忽悠进来的”。彼时,他与高晓松一起成立独立厂牌麦田音乐,第一张唱片是《青春无悔》。高晓松担任音乐总监,他来管钱。“当时对音乐本身就很喜欢”,宋柯说。

  麦田在经营上曾经有一段时间是不成功的,当时麦田的艺人相对小众,公司的收入只有版税这一块,所以差不多有三个月的时间发不出工资。但不可否认,即使如此,麦田的唱片依然做得相当精致,成立的四年发行过朴树、叶蓓等人的唱片。那时宋柯的想法是,“做了音乐当然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共鸣,至少在生活里面增加一些色彩与感染力。”这时,华纳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他为朴树发行了《生如夏花》。

  2003年,宋柯涉足无线业务,“当时中国移动希望我们授权给他,我认为这是一个机会,所以后来离开华纳,创办太合麦田。我们真正转向数字音乐应该是2004年以后的事儿。我算是比较早涉足这一块的,也不能说是先机什么的,都是在摸索,哪怕到现在其实也还是在摸索,但摸索也正是这个行业有潜力的表现。”宋柯取得了刀郎数字音乐的版权,这一块为太麦带来了2000万元的收入,也让他尝到了数字音乐的甜头。2005年,超女李宇春崛起,单曲《冬天快乐》在太麦运行的线上音乐网站提供付费下载,仅一天内就售出20万次,赢利60万元。

  宋柯对唱片这种形式一直有怨念,这让他把所有期望都寄托在数字音乐上,但好景不长,他发现自己被互联网“忽悠”了。因为他渐渐发现自己其实无法知道真实销量,这让他少赚了很多。2011年,他宣布太合麦田转型为传统版权管理和数字音乐开发公司。如今,他依然是个商人,只是从唱片转到了餐饮,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喜欢吃。但他强调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音乐行业,“我还在中国音像协会下面的唱片工作委员会里干一些跑腿儿的工作。替行业做些事儿我觉得还是应该的。”

  Q&A

  记者:第一次开烤鸭店,会有新鲜的事情要做吗?

  宋柯:我就是学习学习,整个运转还是由专业的餐饮团队负责。我更多的时候是以顾客身份在那儿待着,或者有朋友来了我带着去看一看。

  记者:当时开烤鸭店,大家都觉得是因为你对音乐行业失望了。

  宋柯:我虽然说“唱片已死”,但唱片只是一种产品形式,音乐工业里一种非常小的传统形式,它死掉并不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而且我是一个生意人,我这边做着唱片那边投一个餐厅,我觉得也说得过去,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记者:这次东方风云榜论坛主题是“真音乐·大声唱”,你如何解读?

  宋柯:我觉得挺好的,音乐工业最传统的领域就是现场演唱。现场演出正在蓬勃发展,演唱会、音乐节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生活方式,这是很大的进步,大家对演唱会、音乐节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整个音乐市场来说,两者能够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记者:很多人觉得唱片已处于一个抄底的阶段,您同意吗?

  宋柯:唱片的衰退不代表什么,它早晚会被一种新的形式代替,就像当年黑胶被卡带取代,卡带被CD取代,现在CD有可能被另外一种新形式取代,有可能是MP3,也有可能是更新的方式。但现在没有像卡带转CD那么明确,还没统一标准,但也是一个机会。

  卢中强

  我们需要唱片,还要做得更好

  十三月唱片CEO

  晨报记者 徐宁

  在内地提到民谣,总是绕不开十三月唱片,公司CEO卢中强功不可没。他只花了两年,就把“民谣在路上”这个演出品牌推广到全国。去年,他公司的艺人只发行了5张唱片,加起来只卖出三千张。卢中强特别乐观,今年还要再发5张。

  1992年年底,卢中强加入了华纳。那段日子,他做得最多的就是抱怨着“实体盗版”。“当时实体盗版和正版唱片的比例差不多是9:1,即十张唱片九张差不多是盗版,但是现在很多传统唱片人还在回忆那段时间,因为你只要做了一张好唱片,盗版商就会拿着大量现金来找你。”

  “2003年有一个朋友拿了《老鼠爱大米》的DEMO给我听。我当时一听觉得这歌有点意思,就推荐给戴军,但戴军不屑一顾。”果然,这首歌的命运跟他预料的一样,“大家以前没想到,一个草根的东西,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无线上就可以每个月挣到一百万。那一轮,宋柯、我、海蝶唱片等都拿到了钱。接下来大家就跟互联网妥协了,像百度这样所谓的大渠道,就是在告诉你,‘我不是在盗你的版,我是在帮你宣传’。”卢中强承认,那是个不健康的市场,“应该还是内容至上的。我们前段时间做了一些市场调研和了解,比如《因为爱情》这首歌,又是王菲陈奕迅唱,又是春晚推。但我告诉你在无线收入上,它完全比不上《步步惊心》的主题曲《三寸天堂》。所以其实我觉得慢慢发展到今天,渠道的多样性已经显现出来了,细分的通道也出来了。”

  同年,卢中强拿到了郭德纲的无线版权,并开始研发歌曲,而为了在无线上挣钱,他还签了台湾艺人侯湘婷。“从2007年开始我就下定决心,我要做一个小厂牌,在里面做自己喜欢的东西,无论它在商业上有没有可能。”在老狼的推荐下,他相继签了苏阳、万晓利、谢天笑、川子等人。2009年开始,互联网渠道为王的时代大势已去。“也就是说,不能像以前寄希望于打一首歌在无线上获得一个大的收入——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卢中强把精力转到细分市场,“我觉得我要把民谣做到最好,在细分市场找一个相对传统的盈利模式。”为了生存,他们在做很多事,“我们去年拍了大量跟音乐有关的微电影。然后除了‘民谣在路上’,我们还得兼负一些音乐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去养活自己,才有钱一年做五张专辑。去年我们一年演了42场,票房特别好,慢慢的也有了一些商务合作伙伴,艺人的状态也慢慢好起来了。”他说,十三月一支乐队每场收入不低于30万。

  Q&A

  记者:你怎么看宋柯去开烤鸭店这个事?

  卢中强:从老宋这么多年做的事来看,他真的一直做在行业的前端,而且从他以往的成绩来说,他是有情怀地在做音乐。他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讯息,首先,这个行业已破、待立。其次,就是这个行业真的触底了!以前大家都在聊“一年不如一年”,但大家永远不知道底在哪儿,老宋现在告诉你们到底了。到底是好事,抄底的时候到了。从资本来说,资本最爱干抄底的事。从渠道来说,也慢慢要反省:我们把内容方逼成这样了!那未来我们的内容源从哪里来?所以我觉得这次老宋这个事有这几个正面意义。

  记者:唱片真的越发越少了么?

  卢中强:其实我们以前华语流行乐的创作,不是一个自由创作时期,我把它叫做跟风和参照创作。现在反而进入了自由创作期。如果跟一些传统唱片公司一起聊,你根本得不到一个正能量,大家永远在抱怨,但真正身体力行去保护自己权益的又有多少?其实很少。所以我觉得音乐到今天,整个文化和创意行业变成一个怨妇、怨夫最多的行业。但你要是跟一些自由创作的音乐家、小的音乐厂牌聊,你会发现,他们生命力其实非常顽强。两年之前媒体跟我聊唱片业时,我也是在抱怨,但通过这两年我们慢慢生存下来了。我们也能够每年去做五张唱片——唱片你需不需要?你必须要!而且你还要做得更好!因为现在大家耳朵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MP3,现在大家在网上可以下载到高品质的音乐。所以,现在的唱片业在一个最奇怪的时代:一方面做唱片肯定赔,另一方面你要想做,也要把它做好。

  记者:这次东方风云榜论坛主题是“真音乐·大声唱”,你如何解读?

  卢中强:我个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好时代,而且我也相信大环境会越来越好,因为这个国家在发展,它要保护原创,在这一点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先例,就是视频。现在可能一个视频网站收购电视剧的投入要超过传统的大卫视了。所以,我觉得应该把眼光放得更远一点。

  沈黎晖

  音乐虽不赚钱,变现依然有道

  北京现代天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

  报记者 徐宁

  魔岩三杰在主流舞台火得一塌糊涂的时候,一支叫做“清醒”的乐队在北京地下音乐圈同样小有名气,主唱叫做沈黎晖——这位身着英伦风的选秀节目评委,同样也是摩登天空的老板,摩登天空音乐节、草莓音乐节的创始人。沈黎晖一直和这个圈子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在2008年担任东方风云榜论坛的嘉宾时,所有人都在讲音乐不行了,他却抛出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音乐只是创意产业的一个环节,音乐不赚钱,要把音乐当广告来变现。他做到了。

  1997年沈黎晖创办了摩登天空。在中国,摩登天空是家另类的唱片公司,签过摇滚、电子、实验等乐队和艺人,也有走上主流舞台的牛奶咖啡。10年前没人看好摩登天空,公司的发展也经历了举步维艰的阶段,但今天没有人可以否认摩登天空为中国原创音乐所做出的贡献。“我成立摩登天空时,当时根本没有现场音乐的市场,很多人也不在乎你是真的乐队或者在对口型,那个时代大家都是去看明星的。我那时阴错阳差掉到一个陷井里面去了,但是我也把一些错事做成了对事。我一直用漂亮的谎言在骗自己,说自己是做商业的事,所以找到这个理由留了下来。”

  摩登天空能生存自然有它的道理,那就是音乐节。从2001年沈黎晖去瑞典Hultsfred音乐节第一次看山羊皮现场,到2007年他把同样形式的第一届摩登天空音乐节办起来,他一直过着“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转机出现在2009年草莓音乐节,3天5万人次的参与让赞助商不请自来。从此,摩登天空彻底扭转了亏损的局面。

  Q&A

  记者:音乐的状况真的很糟糕么?

  沈黎晖:现在说音乐糟糕,都是因为网络造成的,像是百度这样的公司一直非常强势,而我们一直没有动作,其实这是不对的。我跟别人说过一个例子,比如我们谈到足球工业,我们大家都去买球衣去踢球,但是我们踢球从来没有想到要去赚钱,而都是花钱。所以我觉得,关键是有人来投资这个行业,我们买球衣球鞋让他来踢球,踢球的人是没有问题,他也高兴,所以我们现在都是雷锋,尤其是唱片公司,我觉得他们都是慈善家、投资商,也许音乐本身不卖钱,但可能有人会买音乐现场,所以作为经营者来讲,他要制造一个音乐的良性循环,这也是我们坐在这个行业里面没有走的原因,我们现在必须要自己想办法,往下如何走,用一些办法来说服自己留在这里继续做下去。

  记者:现在东方风云榜选秀选手占很大的比重,你作为选秀评委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

  沈黎晖:选秀是新人出道展示自己才华的渠道之一,但是在内地被放大了。但我认为他们不是乐坛的中流砥柱,将来乐坛还是更有才华的人才有生命力。

  记者:当初你做唱片的时候,你会想到某一天它会衰弱吗?

  沈黎晖:没想过,甚至没想过卡带有一天会消失。当年我们主要做的是卡带,CD只是陪衬。我们大概做了3到4年,卡带就开始退出了。没想到,CD也要退出了。数字传播有了互联网、手机,对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去年和今年最火的万能青年旅店,愤青特别火。他们唱片是自己录制的,传播主要通过网络,草莓音乐节场下2万观众,一半人会唱他们的歌。这肯定通过网络体现的,这也是未来2、3年的一种潮流。这恰恰也符合论坛的主题“真音乐·大声唱”,目前音乐行业正好处在转折期。数字音乐、无线音乐正好过渡到现场音乐时代,这也是值得关注的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