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铁源回忆名曲逸事 曾借鉴邓丽君

2012/6/6 12:29:36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身为军旅作曲家,铁源迄今为止有一千多首原创作品,其中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莫过于《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和《十五的月亮》。1984年,铁源、石祥在河北省的一支英雄部队开座谈会,战士们反映说,“不喜欢一唱一瞪眼的歌”。

自称“80后”的铁源老先生精神矍铄(本报记者 王舜天 摄)

自称“80后”的铁源老先生精神矍铄(本报记者 王舜天 摄)

铁源指挥唱歌

铁源指挥唱歌

  从15岁参加革命起,生于大连的铁源一辈子都穿着军装,至今也生活在部队干休所的大院里。

  身为军旅作曲家,铁源迄今为止有一千多首原创作品,其中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莫过于《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和《十五的月亮》。

  近日,记者来到炮兵学院干休所,见到了年届80的铁源老人。铁源家房前屋后种着各样时令果蔬,铁源最喜爱的是窗边的一丛芍药,他扶着芍药花说:“你们要是早点来就好了,开得太美了,可惜你们错过了花期。”

  ■老乡故事

  无心插柳走上作曲之路

  别看如今铁源是著名作曲家,其实当初他想当个指挥家。因为天资聪颖,铁源吹号、拉小提琴、指挥样样都行。铁源告诉记者:“当年曾经想过专门拉小提琴,后来想做个指挥家,就是没想到会作曲。”

  一次意外的机缘,让铁源走上谱曲之路。1964年,词作者肖华写了一首《四好歌》,面向部队征集曲子。当时铁源也写了一首曲子,“我不会谱曲,连韵脚都不懂,但有热情,就写了一首。”铁源的这首曲子被上级选送,但他自己并没抱任何希望,“400多首曲子,怎么就能选上我的呢?”

  就在铁源已经快把投稿这事忘掉的时候,有一天,创作组长来到铁源家楼下,“他扯着嗓子喊我,当时我家4口人,住12平方米的小屋,我把气窗打开,伸个头出去问他啥事儿,他说我的那首曲子被选中了。我组长平时就爱开玩笑,他说完我根本不信。后来他说‘你爱信不信,2号守着录音机听吧,到时候你就信了。’1965年元月2号,我守着广播,我记得非常清楚10点钟整,真的播放了我谱曲的那首歌,太不可思议了。听完歌之后,我狠狠地掐了自己一把,疼,不是做梦。”

  后来,肖华曾经写信给铁源,感谢他的谱曲。遗憾的是信件如今已经遗失。除此之外,铁源还获得了80元的稿费,相当于铁源当时三个月的工资。后来,铁源把这80元钱都交了党费。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首稿借鉴邓丽君曲调

  铁源告诉记者,在给《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谱曲之前,因为“文革”的缘故,他已经有好几年都不写歌了。所以当1980年,词作家邬大为、魏宝贵拿着《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歌词找到铁源的时候,他犹豫了,“当时邓丽君缠缠绵绵的曲调正流行,我写的硬朗的军队歌曲还有人听吗?后来一想,作曲家也不能固步自封,于是就写了一稿。借鉴了邓丽君的曲调,我唱给邬大为听,他还说好,说我能与时俱进。不过我琢磨了一晚上,觉得不对劲,战士也有情,但战士的情歌不是邓丽君那样的。”

  后来在蒙古长调、辽东曲调的启发之下,铁源写出了终稿。“当时这首歌还叫《我可爱的故乡》《在月光如水的地方》,我说什么月光如水啊,就叫第一句歌词!”

  不过,这首歌创作出来之后,遭到很多人的非议,铁源的老战友董振厚,也就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首唱者,力挺铁源,“他说‘战士的歌有的激情,也有的是柔情,我看铁源的曲子,写得挺好!’”

  这首歌创作出来之后在辽宁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播出。播出后迅速火了,广为传唱。“当时走在路上,胡同里冷不丁出来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嘴里哼着‘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真是到处都能听到有人哼这首歌。”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被全国观众熟知还是由于蒋大为的演唱。“1982年,他来沈阳问我要这首歌,当时演唱是在市委旁边的体院馆,他刚唱两句,底下的掌声就哗哗的,后来蒋大为下台跟我说,他都蒙了,还以为是喝倒彩呢。”

  《十五的月亮》曾被批是“写给女人的歌”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已经红遍大江南北,但铁源的生活和心境并没受到太大影响,他还是成天琢磨怎么能写出好听的曲子来。

  1984年,铁源、石祥在河北省的一支英雄部队开座谈会,战士们反映说,“不喜欢一唱一瞪眼的歌”。还有个四川籍的战士提议给军人妻子写一首歌。原来他的妻子既要照顾年迈的双亲、孩子,还要种责任田。可她从来不叫苦,还常写信鼓励丈夫安心在部队工作。

  “一天早上我和石祥在操场上遇到了,石祥说‘我写了三首歌,说给你听听,《合成军在前进》《行进在陆地天空海洋》《十五的月亮》’我说打住吧,前两首歌得一万人唱才有气势!后面那首不是《敖包相会》吗?”铁源说完哈哈大笑。

  后来,听石祥念歌词,当听到“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时,铁源眼前一亮,当即要求认购这首歌,两人还拉了钩。“不过,第二天所有的曲作家案头上都放着这首歌。”虽然石祥没有按照约定只留给他,但这首歌最后还是采用了铁源的谱曲。

  虽然《十五的月亮》风靡了上世纪80年代,但在问世之初,还是遭到了诸如“写给女人的歌”的责难。

  ■故乡烙印

  在沈生活大半辈子仍难改大连口音

  铁源,原名石铁源,他的人和名字一样硬朗。记者面前的这位老者对于苦难的回忆,只是轻轻带过。说起当年创作给他带来的非议和嘲讽,铁源笑呵呵地对记者说:“(各种非议)多了去了,不过要在乎这些就不能搞创作了。”东北人的乐观和豁达性子,在这位自称“80后”的老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记者和铁源老人约好在炮兵学院门口见面,得知记者已经到了,铁源老人骑着自行车出来接记者。虽然年届80岁,但腰不弯耳不聋,说起当初歌唱创作,仍旧记忆清晰。连当年《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第一稿自己借鉴邓丽君流行歌之后曲调都记得清清楚楚。用邓丽君的调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什么效果?铁老现场给记者演示了一把,自己唱完也禁不住哈哈大笑。

  虽然,铁源大半辈子都生活在沈阳,但依旧难改乡音。铁源出生在大连市沙河口区,“当时我住的地方叫春柳街,如今不知道改名字没有。在部队多年,我尽量讲普通话,不过,三句话过后大连话里的海蛎子味儿就出来了!”本报记者 吴影

  ■名人简介

  铁源,1932年2月9日出生于大连市沙河口区。1947年参加革命,1950年起从事部队文化工作。一级作曲,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原艺术指导。歌曲《我为伟大祖国站岗》《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30余首(部)作品获全国、全军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