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新版《辞海》将“张国荣”作为词条收录在第2393页。其中写道:张国荣(1956~2003),中国香港电影演员,原名发忠,广东人,生于香港。1976年参加丽的电视台歌唱比赛,开始从事歌唱表演。翌年起从事电影表演。曾任主演或重要角色的影片有《英雄本色》《胭脂扣》《倩女幽魂》《阿飞正传》《纵横四海》《霸王别姬》《东邪西毒》《金枝玉叶》《夜半歌声》《风月》《春光乍泄》《红色恋人》等近50部。这是《辞海》这部中国当代公认最权威的大型综合性辞典,首次收录当代明星。
寥寥一百来字的背后,还有一些小插曲。据当时参与《辞海》编辑的上海辞书出版社总编辑潘涛介绍,《辞海》只收录已经过世的人物,每个备选的人物词条会分摊到每个学科去,每个学科把握的尺度也有差异。“以往收录的过世人物,最多收到40后,50后都不多。”此外,“除非是世界级的,已有定论的重要人物,否则如果逝世才不久,一般也不收”。潘涛解释说,这是因为《辞海》要坚持权威的标准,逝世的人物“要经过一二十年时光的沉淀(才能定论)”。然而2009年,《辞海》收录“张国荣”时,距离他离世只有6年时间,这是一种很大的突破,更是几乎没有过的事情。
据潘涛回忆,当时和张国荣同时提名备选的还有邓丽君和梅艳芳。“编辑部内部其实是有争论的,青年编辑的意见说,21世纪的《辞海》也要与时俱进,有些人物收录的标准过于古板、老套;另一派认为《辞海》不应该降低自己的标准,还是慎重一点好。”最后经研究,“张国荣”被收录《辞海》。
评论
不要把纪念张国荣变成“生意”
每到4月1日这天,无数影迷用各种方式纪念张国荣,年年如此,一晃十年。
不过,这些种种的“纪念”,其实只是拥有共同回忆的70后及80后们“集体怀旧”的一种仪式,而正要成为中坚的90后,很可能并不熟悉张国荣,当然,在更年轻的00后那里,他只是一个过世的艺人名字罢了。所有的纪念都不过是粉丝的情绪宣泄,但在媒体的推波助澜、某些人的借机消费下,“张国荣纪念日”似乎变成了一门“好生意”,纪念演唱会的门票炒到很高的价格,纪念品卖得相当昂贵,还有哥哥以前的身边人,用“梦境”来大博眼球占尽头版。这些,都让张国荣的“纪念日”越发变质,与这个日子一样,甚而有“愚人”之感。
让纪念回归本真,而不是成为一门“生意”。爱他,就要让他安息,他的作品才是通往他内心的道路,那里很安静。 (曹语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