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儒拒潜规则落魄街头卖炒饭

2013/10/15 9:28:50 作者:佚名 来源:女物娱乐网
2012年,“北漂”演员王嘉儒只拍了两部戏,挣了万把块钱,到了年底,差不多一分钱不剩了。但这也是他最成功的一年,他26岁,演了一部电影,还是男一号。但演员是要吃饭的,王嘉儒无法应对娱乐圈潜规则,没戏演时只好在路边摆个摊卖炒饭。

  一个老演员告诉他,要在演艺这一行发展,还是得去北京。于是2010年年底,王嘉儒从“横漂”变成了“北漂”。

  北京发展机会多,但像一块大蛋糕悬在半空,千辛万苦跑过来,才发现这蛋糕看得见,咬不着。

  在横店,只要每天早起,腿脚勤快,总能找到活儿干。王嘉儒想,自己既然已经演过角色,无论如何不能再继续去做“群众”了。

  “那会被人以为,这个演员演不好,只能回来做‘群众’,就没人找我演戏了。”他说。他住在北京昌平区沙河镇,那儿一个单间月租500元。

  在北京的第一个春节,他卖了手机过的,年三十晚上在出租房里煮方便面,跟家里打电话,说:“锅里煮着肉呢。”

  为了能演到角色,他两三天就绕着北京城跑一圈,给各个剧组送简历,在这一行,叫“跑组”。北京总有些地方剧组扎堆,太阳宫、建德门、上康城,王嘉儒能把宾馆的名字都背下来。衣服穿得体面,皮鞋锃亮,头发打理干净,然后敲门进去,制片人问:“你哪个学校毕业的?”

  “甘肃煤炭技工学校。”

  人家就懒得理他。桌上的简历堆得跟小山一样,大把的中戏、上戏,再不济也是正经表演专业出身。

  一个男副导演倒特热情,贴近了跟他说:“有个角色适合你,你也可以给我做助理。”末了补一句:“晚上洗个澡,就睡这儿吧。”

  王嘉儒往那人脸上揍了一拳,走了。

  即便有戏演,角色演员也是剧组里最底层的人。

  请全组的人吃饭不可能,请喝水,一次也能花掉好几百。导演、副导演隔三差五吼一嗓:“谁帮我买早餐吧。”一帮角色演员争着去。好些人出身不差,动不动请导演吃饭,王嘉儒也得咬着牙请。

  “请人吃饭,人家不一定记住你;但是不请,人家可能就记恨你了。”

  三个月戏拍完,王嘉儒拿的钱,差不多刚刚够请人吃饭。慢慢地他也弄明白一些行当里的潜规则。比如拍一部电影,不一定要上院线才能挣钱。选好题材,跟地方政府说这是宣传本地的片子,就多少能弄到一笔官方补贴,基本上成本就全有了,再拉一些企业赞助,就已经稳赚不赔。片子拍完,肯定没指望上大城市的电影院,但是地方政府的宣传部门自然会组织本地公务员、事业单位跟学生观看,这样还能有一笔票房进账。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