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柏芝吃树叶
黄圣依接包子
黄圣依
腾讯娱乐讯 《明星到我家》里四位明星嫁入云南宁洱县,除了能看到当地秀丽的风光之外,还能体会到不一样的风土民情。在这一期的节目里,黄圣依就作为新媳妇参加了“接包子”大赛,张柏芝还尝试嚼树叶治腹泻……观众们纷纷表示“涨姿势”了,对节目中出现的一系列奇葩习俗兴趣十足。从第一期开始,云南独特的风俗已经不断地出现在节目中,有的热闹、有的奇特,这些着实给观众们上了一堂课,展现独特的云南style。
>>>点击观看《明星到我家》精彩花絮:张柏芝吃中药痛哭流泪
人抛花球我抛包子,黄圣依加冕“最具喜气媳妇”
如果你参加过婚礼,肯定知道抛花球的环节。参加婚礼的单身女宾,如果谁能接到新娘丢出的花球就代表着接受到新娘的幸福,姻缘很快将来到她身上。你或许从影视剧或历史书里看到过中国古代抛绣球的细节:待嫁的少女从楼上抛下绣球,砸中的郎君将和少女共结连理。在云南宁洱县有一项与此相似的风俗,不过抛的不是花球、绣球,而是一袋袋包子,还配备了“专业接收设备”——大面盆。
不过这项风俗只能是各家刚入门的新媳妇们参加。接到包子最多的那个媳妇代表她的运气最棒。因此,各位媳妇为了争“好运媳妇”的头衔,个个盛装打扮,摩拳擦掌。黄圣依在这期里也赶去凑了热闹。楼上的包子像圣斗士星矢的天马流星拳一样唰唰砸下,楼下媳妇们争先恐后地争抢,不熟悉风俗的黄总刚开始不但颗粒无收更被迎头飞来的包子们砸懵,完全跟不上节奏。后来找到方法的她开始“上道”,最终归收获颇丰。有观众说:“这哪是抢包子,分明是抢篮板啊!媳妇们的实力完全比得上中国女篮!黄总不愧篮球赛冠军!”拥有身高优势的黄圣依还有好脑瓜,懂得就地取材利用尖尖的草帽来接包子,比分一下反超。最后当仁不让成为“最具喜气”媳妇。
如此原生态的婚假习俗在城市里几乎难以看见,但在山清水秀的云南山区上演起来,却别具风格、热闹非凡,展现了当地人的淳朴、热情。还有网友总结说:“看来不论东方西方、城市乡村,婚嫁习俗里都有抛东西这一环节,跳得高才是硬道理!”
新媳妇见公婆:李金铭捡扫帚,秋瓷炫行“洗脚”礼
说到当地的各类婚嫁习俗,不少观众还记得在第一期,四位女星刚刚嫁入婆家时就有体现:李金铭走到婆家门口,一家人和亲朋好友列队欢迎。但在地上却摆下“三关”:绑着红色丝带的剪刀、扁担和扫帚。该如何处置这三样东西呢?跨过去还是捡起来?婆家并不给答案,笑着说让她自己领会。聪明的李金铭拿起剪刀、扛起扁担、抄起扫帚扫了几下,婆婆立马眉开眼笑,高兴地说着“聪明的媳妇”,一把拥向李金铭。宁洱县地处云南山区,几乎家家都务农。所以当地的婚嫁习俗也和他们的日常生活分不开,剪刀、扁担、扫帚更是生活中常用的三件事物。新媳妇初入婆家,首先要过的就是这三关。当李金铭把三样东西从地上捡起来时,就代表媳妇以后会帮着家里操持家务,打点上上下下。一个勤劳贤惠的媳妇当然会受到婆家的欢迎。同时,这三样东西还有着特别的寓意:剪刀和扁担自古以来就是辟邪的器物,而用扫帚在婆家的门前扫几下,既代表扫走晦气也有着把财气喜气扫进家门的美好寓意。
秋瓷炫刚进婆家时,体验到了是另外一套习俗。先是要帮公公婆婆洗脚,这作为新媳妇“进门”的基本礼节,代表婆家希望媳妇以后能够孝敬公婆。而在洗脚过后,婆婆看不过众人对媳妇的“刁难”,走进厨房,在锅底抹了一把锅灰冲向亲友,大家脸上纷纷被“抹黑”。而众人不惊反喜,嬉笑着你追我赶。看似恶作剧实则小有讲究:“抹黑”或称“打黑脸”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祝福民俗。黑的本色是“火所熏之色”,选择锅底灰是因为它是灶火结晶,表现火在百姓心中的特殊地位,所以在很多地区的婚俗中,向新郎新娘、双方父母、亲朋好友脸上抹黑表达祝福和尊重,往往抹得越多,说明祝福越多,这样婚姻和家庭才能够和顺美满。
公婆是神医?让张柏芝生吃树叶治腹泻
生病拉肚子了咋办?去医院?吃药?保暖?在云南宁洱更为简单现成——“上树取药”。张柏芝在录制过程中腹泻,连跑厕所却全无好转迹象。家里公婆听到后一脸轻松,表示只需生吃树叶,就是这么简单粗暴!而且这“仙草”还不是长在深山上,就在自家院子里。只见张柏芝公公蹭蹭几下攀上院子里的树,摘了几片嫩叶给她。婆婆在一旁催促说:“直接吃下去,比药管用!”张柏芝显然没有见过这么生猛的治腹泻方法,半信半疑地吞了下去,一脸痛苦,拧成一团的表情乐坏了观众。
这招直接惊呆观众:“张柏芝的公公婆婆是不是神农!尝过百草?”实际上在云南地区,许多人家都是用这样的土法来医治一些小病。因为离城市较远,许多地区没有足够的医疗条件。然而勤劳智慧的人们总有一套自己的应对方法,张柏芝吃下的就是当地特产水果番石榴的叶子,不仅果实酸甜可口叶子还能入药,不仅止泻还能治疗湿疹等皮肤病。类似的方法组成了当地特色的“舌尖上的医疗”。当地人在大山里穿梭劳作,对许多植物也有着深刻的了解,再加上先辈总结的经验,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云南特色的医药秘方。这在外人看来非常新奇,但在当地人眼中不过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这毕竟包含了一代代宁洱人对大自然和对自己生长土地的深刻认知和丰富经验。